端午將至!俗話「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災年」 你認為此說法有道理嗎?


早在先秦時期,古代勞動人民就根據生活經驗,總結了很多農諺,藉此告訴後人農業生產與節氣之間的關係,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農業知識和經驗。

在現代社會,儘管科技手段日益先進,檢測氣候的工具也更先進,但農諺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如今,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也想和大家分享一條農諺:「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災年」。

關於這句農諺的含義,以及今年是不是災年,為你一一道來!


Advertisements

夏至的由來

最早是沒有節氣的,但是隨著古人對天文現象和季節變化的深入觀察和理解,確定了一年有24個節氣。

在古代,幾代農民通過觀察自然,逐漸發現每年氣候的變化其實並非無跡可尋,反而是有一定的規律。

當時,古人們最擅長觀察星空,他們發現天上有一個星系是北斗七星,會不停的轉動,於是按照北斗七星的位置和斗柄的指向,確定了一年四季。

夏至作為夏季的開始,當斗柄指向南方時,這一天就是夏至。

隨著古人認知的發展,他們開始通過太陽和地球的相對位置,劃分出更精準的24節氣。

古人依據「太陽黃經度數」來劃分24節氣,當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夏至就到了,這也意味著夏季的正式開始。

夏至期間,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迅速。

Advertisements

在古代農耕文化中,夏至這天,農民們會去田間插秧、除草、施肥,以確保作物的生長和豐收。

此外,這天也是農民們祈福的重要日子,他們會吃麵條蛋等來祈禱今年可以糧食大豐收。


Advertisements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等,源於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民俗。

據《史記》記載,古代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就有農曆五月初五祭祀的習俗。

當時,兩國百姓們會進行龍舟競賽,以祈禱一年的平安祥和。

人們之所以賽龍舟,也是想向老天爺展示百姓們團結一致的精神。

後來,端午節也成為大家紀念屈原的日子,為這個節日增添了不少文化氣息。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和政治家,他忠誠於國家,卻遭到誹謗和流放。


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屈原投江自盡,以示對國家命運的絕望。

當地百姓為了紀念他,紛紛划船撈救,並形成了划龍舟的習俗。

同時,人們還將粽子投入江中,以防止魚蝦咬食屈原的身體。

這些習俗流傳千年,至今仍被傳承和弘揚。

Advertisements

時至今日,端午節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集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在這一天,人們會掛艾草、菖蒲,佩戴香囊,喝雄黃酒,吃粽子等傳統習俗,以期驅邪避害、祈求平安健康。

同時,賽龍舟、掛鐘馗像、鬥百草等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也讓端午節成為了一個充滿歡樂和活力的節日。


Advertisements

今年夏至端午是什麼時候?

其實,夏至和端午節本來就是兩個不同日子,完全沒有關係,但是隨著老百姓們多年的經驗總結,發現二者的時間前後,對這一年的莊稼收成有著深刻的影響。

夏至是一個節氣,而端午是一個節日,由於地球公轉的原因,導致每年農曆日期都不一樣,故而端午節的時間浮動比較大。

而在傳統農曆中,夏至大約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前後不過相差一兩天而已。

端午節就不一樣了,時間上差出十天半個月也是可能的。

所以,在時間先後順序上,就有夏至出現在端午前的時候,也有夏至出現在端午後的時候。

今年夏至在2024年6月21日這天,而端午節則在2024年6月10日這天。

因此,按照農諺的說法,夏至在端午節後面,所以今年並不是災年,這下各位農業工作者可以放心了吧!

Advertisements

不過,即使今年是個吉祥年,種植莊稼的時候,也應該多留心,這樣才能確保收成好。


夏至在端午前是災年的原因1、夏至在前,田間容易大旱

如果夏至在端午節前,那說明今年天氣炎熱的天數要多,對於莊稼來說,則容易出現乾旱減產的情況。

通常,端午節前後是收穫小麥的時節,如果此時沒有充足的降雨,那莊稼面臨嚴重的缺水問題。

對於古代老百姓來說,地里的莊稼是乾旱還是洪澇,完全取決於老天爺的意思,他們即使想要人工給莊稼澆水,也只能是有心無力。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