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今天!俗語「八月怕十八」4禁忌別碰 中老年人「當心寒氣入體」:這部位虧損大了

「老話說『八月怕十八』,提醒中老年人:八月十八留意『四禁忌』?」農曆八月十八正是今天9月20號啊!這句話,像是穿越了時光隧道,帶著古人的智慧與關懷,來到了我們的耳邊。

在這句話的背後,既有對自然規律的敬畏,也有對健康生活的重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的詩句道出了秋天豐收的喜悅,同時也提醒我們,秋天不僅是收穫的季節,也是一個需要注意保健的關鍵時期。

尤其是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秋季的氣候變化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因此,古人的經驗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八月怕十八」這一說法源自古代農耕社會,那時候的人們非常依賴自然界的規律來進行農業生產和社會活動。

農曆八月,正值秋季的中期,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大,這時候,人們的體質也較其他季節更為敏感。因此,古人總結出了一些養生之道,以幫助人們更好地適應這個季節的變化。

Advertisements


第一禁忌是「忌露腳踝」。

在當今這個追求時尚與個性的時代,人們常以獨特的著裝風格展現自我,卻往往忽略了古老智慧中的養生之道。

有一句話在現代社會中悄然流傳:「時尚雖好,勿忘保暖;腳踝一露,寒氣入侵」。這不僅僅是對古人養生哲學的迴響,更是對現代人生活方式的一種警醒。

Advertisements

古人云:「寒從腳下起」,此言非虛。

《黃帝內經》中早有記載,人體之穴位,如星辰般密布,而腳踝處的「湧泉穴」,正是腎經之要衝,關乎人之根本。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納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秋季,天高氣爽,卻也涼風習習,正是自然界由熱轉寒的過渡之時。

若此時貪圖一時之涼爽,輕易露出腳踝,無異於為寒氣大開方便之門,使之悄無聲息地侵入體內,傷及腎陽,久而久之,必損及身體根基

民間有俗語:「腳暖身自暖,腳寒百病生」,這不僅是對生活經驗的總結,也是對傳統醫學理論的樸素表達。

試想,當寒風拂過裸露的腳踝,那份刺骨的涼意,豈是幾件單薄衣物所能抵擋?

長此以往,不僅易患感冒、關節炎等疾病,更可能因腎氣不足而導致精神不振、腰膝酸軟等癥狀,實為得不償失。

Advertisements

歷史上,不乏因注重腳部保暖而身體康健的名人典故。如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即便在貶謫途中,亦不忘養生之道,常以熱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保持腳部溫暖,從而保持良好的創作狀態與身體狀態。

其「晚來更把腳兒燙,不怕風吹頭」的詩句,便是其注重腳部保暖,享受簡單生活樂趣的真實寫照

在追求時尚的同時,我們更應銘記古人的教誨,注重腳部尤其是腳踝的保暖

真正的時尚,不應以犧牲健康為代價。

讓我們在享受現代生活便捷的同時,也不忘汲取古人的智慧,讓傳統養生文化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光彩,讓身心得以和諧共生,健康常伴。


Advertisements

第二禁忌則是「忌食生冷」。

在當今這個快節奏、高壓力的時代,我們往往在追求味蕾刺激的同時,忽略了古人智慧中對飲食的深刻洞察。

「忌食生冷」作為秋季養生的第二大禁忌,不僅承載著千年傳承的中醫理念,更在現代生活中顯現出其不可小覷的重要性。

回溯歷史長河,《黃帝內經》——這部被譽為中醫典籍之祖的巨著,早已在千年之前便為我們指明了秋季飲食的方向:「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這句話不僅描繪了秋季自然界的變化,更蘊含了人體應順應時節變化,調整飲食習慣的深刻哲理。

秋季,作為收穫的季節,天地間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的脾胃功能亦隨之進入一個相對「收斂」的狀態。

若貪圖一時之快,大量攝入生冷之物,無疑是對脾胃的一大考驗,極易導致消化不良、脾胃虛寒等問題,影響身體健康。

現代醫學研究同樣證實,生冷食物易刺激胃腸道,減緩消化速度,特別是對於本就脾胃虛弱的人群,更是雪上加霜。

在享受現代飲食多樣化的同時,我們更應借鑒古人的智慧,適時調整飲食結構,減少生冷食物的攝入,轉而選擇溫熱、易消化的食物,如粥品、燉菜等,以滋養脾胃,保持身體的平衡與和諧。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