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指的是哪四重恩?哪三途苦?

在台灣,有不少的佛教信徒以及佛家子弟。


在佛經裡佛祖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然而,「四重恩」是哪「四重恩」?「三途苦」又是何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佛家的理念裡。

上報四重恩

Advertisements

俗話說「心似菩提」。據說佛家大佬釋迦牟尼佛是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的,從此佛教信徒為了紀念這個事件,菩提樹也就成為了佛教的第一聖物。


Advertisements

它在佛教信徒心中的地位簡直就是佛祖的化身。那麼,佛祖所說的四重恩具體指的是父母之恩、師長之恩、國家之恩以及眾生之恩。

我們最好理解的可能就是父母之恩與師長之恩。這兩種恩情自古以來都是與人難以割捨的。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並且養育了我們成長,自然是我們從來到人世開始最重要的親人,他們的恩情也是我們窮極一生無法歸還的。


Advertisements

很多佛家子弟歸入佛門對於大部分父母而言是難以接受的。譬如我們熟知的濟公活佛,他這一生可能最愧對的,就是就是他的父母,還有那位剛過門的妻子。所以,上報父母恩,是我們生而為人最基本的道德情操。

自然有人會說,有的父母「生而不養,罔為父母。」確實,拋棄子女的父母固然失責失職,但相比起那些從一開始就剝奪你生存的權力的父母,至少,他們願意將你帶來這個世界。這個社會,難免也會存在不配為人父母的人,但這類人群少之又少。


Advertisements

「天地國親師」是每家祖宗靈台上都供奉的幾個大字。其中「師」便在之上。教師之恩有的堪比父母,有人說「父母造我之軀體,師長塑我之靈魂」,教師也如同我們的第二任父母一般,對我們的恩情雖不曾養育但卻付出甚多。


Advertisements

國家之恩自然也是很好理解的了。沒有國家的穩定,就沒有小家的幸福生活!


眾生之恩則是指那些成就了我們的人。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正如同那些普渡眾生的佛家子弟「利人利己」。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