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變得不知感恩?警惕3種「見效快」的教育方式 很多父母都做錯了卻不自知

「真是養了個不知報恩的孩子!」

前幾天,閨蜜又在小群裡痛斥兒子的不是。

她的兒子進入青春期後,要麼說話就開懟,要麼問到跟前他也不理,氣得閨蜜三天兩頭找我們「倒苦水」。

不得不說,養孩子真的太難了。


Advertisements

前幾年,我們都羨慕閨蜜,把兒子教得服服帖帖,幾乎沒聽說過有「雞飛狗跳」的時候。

那時候,閨蜜經常批評我們管孩子太拖泥帶水。她表示,管教孩子就是要「快准狠」。

如今看著閨蜜的「痛苦」,我們也不知道從哪裡安慰。

但是,從閨蜜的親子關係中,想起了《正面管教》一書中的一句話:

一種教育方法對不對,就看它是否長期有效。

5歲的孩子吼他一句,就能制止行為,10歲以後呢?

10歲的孩子打他一頓,就能管兩天,15歲以後呢?

父母於子女,的確有很多制衡孩子且見效快的方法,但往往是見效越快,傷害越大。

教育是生命之間的滋養,不是百米衝刺的賽跑。

為人父母,要警惕以下3種「見效快」的教育方式,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在用。


Advertisements

1、打罵式教育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

電視劇《你好檢察官》中,有個叫李銘起的孩子,家境優渥,卻和其他孩子一起,對同班同學進行校園霸凌。


Advertisements

朝人家扔籃球、冷水澆頭、強迫交納「保護費」,被霸凌的同學不堪侮辱,選擇結束生命來逃離這一切。

一個家庭條件很好的孩子,為什麼會把同學逼向絕境呢?

李銘起的爸爸是一名企業家,雷厲風行的性格在商場上叱吒風雲,在親子教育上,他也講究速戰速決。

他的教育理念就兩個字:吼和打。

霸凌事件後,律師找到李銘起了解情況,當他嚇得不敢回答時,爸爸直接一腳踹向了他。


Advertisements

《父母的覺醒》中說:「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優秀人的潛質,只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方式,賦予了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暴力教育,傳遞給孩子的除了沿襲一生的恐懼、不安,更可怕的是處理事情的方式。

父親每次落下的巴掌,無異於在告訴孩子:只要不聽我,打一頓最有效。

成為媽媽後,我深刻體會到為人父母的難處,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孩子能快速改變、越來越好。

看過一個題為「當父母打你的時候,你心裡想的是什麼」的調查,對800人進行了問卷抽樣:

A.改 B.怕 C.恨

結果顯示,40%選擇了「怕」,60%選擇了「恨」,選擇「改」的卻是零。

被打的孩子,從來都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

不可否認,當身體和力量均佔上風的成年人,採取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幾乎可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Advertisements

然而,孩子不是敵人,教育也不是戰場。

用懸殊的力量讓孩子屈服,這不是教育,而是教訓。


2、內疚式教育

「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

所謂的內疚式教育,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相對應的概念:罪疚誘導。

意思是關係中的一方通過讓另一方感受到內疚,從而使對方服從自己的意願。

也就是說:當父母不斷地給孩子製造內疚,就是在為自己積攢道德資本,為接下來的控制做準備了。

就像綜藝《不要小看我》中黃小桃的媽媽,因為4歲的女兒背不出課文而情緒失控:

「她每到那個地方又背錯,我就抽自己一耳光……然後我就看到,女兒的表情變得特別的驚恐」。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