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啃老10年!父母對孩子「冷嘲熱諷」無法獨立 3種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尤其第二種

多少父母把孩子變成仇人,不是不愛,而是太愛,只是愛的方式偏差,導致父母千辛萬苦卻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Advertisements


周末,看到閨蜜的帶娃日常,真的驚呆了。

記憶中溫柔的女孩,當媽後全變了。

吃飯時間,娃不好好吃飯,她叫了幾次,選擇放棄「餓了別找我啊」;

一起出去玩,叮囑娃別跑太快,娃繼續跑,她丟下一句「摔疼了別找我哭」。

面對閨蜜的冷淡,孩子習慣大喊大叫,有時甚至動手打她,嚷著「我討厭你」。

有時候閨蜜氣急了,也會咬牙切齒地嚇唬:「我現在要知道你長大是個白眼狼,現在就掐死你算了。」

這話,聽了讓人膽戰心驚,又似曾相識。

記憶中,有時跟父母爭執吵鬧時,父母也說過這話,「早知道你現在這樣,當初還不如······」

說這話的父母真的不愛孩子嗎,其實未必,可是為什麼孩子眼裡的她就像仇人。

多少父母把孩子變成仇人,不是不愛,而是太愛,只是愛的方式偏差,導致父母千辛萬苦卻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Advertisements

不想把孩子養成仇人,記得避免這三點。

刀子嘴,讓孩子飽受傷害

紀錄片《鏡子》中,有一個男孩張釗。

他早戀,打架,玩手機,在高三選擇了輟學,父母認為他不想上學,是因為早戀。

Advertisements

卻不知,當孩子訴說學習壓力大,父母冷冷回應:「別人壓力不大,就你壓力大。」對他的傷害多有大。

當他對著馬路對面的高樓,說要往下跳,爸爸冷言恐嚇:「你跳啊」,他沒有跳。

後來爸爸嘲諷「他沒這個膽」,「我讓他跳,上他都沒上去」。

世上無不愛孩子之父母,為什麼我們心裡滿是愛,出口卻成了傷害?

Advertisements

孩子看不見我們內心的溫暖,卻誤信了嘴上惡言的真實。

既然父母出口成刀,孩子也就成了扎人的刺蝟,父母愛而不得,孩子傷痕纍纍。

多少父母認為,溫柔低人一等,唯有強勢可保證威嚴不減,習慣跟孩子,較勁,鬥狠。

可是,孩子是我們的寶貝,不是既生瑜何生亮的二選一,本可以雙贏,何必養成仇人兩敗俱輸。


當33歲的范成金,大學畢業10年,啃老10年,造成如今父母憂愁,自己無法獨立的根源,就是父母的一張刀子嘴。

她小時候學做飯,父母沒有鼓勵和溫暖,永遠只會冷嘲熱諷,她喜歡發明設計,把自己做的衣服鞋子,給媽媽看,媽媽只會冷眼訓斥:「有啥用啊,有用嗎?」

即使孩子成年至今,父母還是刀子嘴頻出冷箭:「你喜歡啥你啥也幹不了!」「你將來成事了,我給你跪下!」「你要能成事,狗都能成事。」

Advertisements

父母對孩子,口是心非,刀子嘴豆腐心,十分常見,卻真的不正常,簡直是親子關係的大敵。


《請回答1988》中有一句話:

「話語里包含著真心,帶有說話人的體溫,在這冷酷的世界上,讓人能夠活下去的,不是了不起的名言,也不是有學識的一語中的,而是你帶有體溫的,溫暖的一句話。」

語言出口輕飄飄,刀子嘴並不見血,可是看不見的傷口才最可怕。

口是心非一點也不酷,它可以使你贏了孩子,卻無法贏得孩子。因為刀子嘴扎在對方心口,即使血擦乾,傷口還隱隱作痛。

最後,無論是孩子受傷不可醫,還是孩子為了反抗父母,互相傷害,皆是逃不脫的悲劇。


刀子嘴豆腐心,終究無人受益,而將心底的真心,化為嘴上的溫柔,才可能喚醒一顆真心。

控制太多,孩子拚命想逃

Advertisements

控制太多,源於愛,但是密不透風的愛,讓人窒息的只想逃。

台灣科幻教育片《媽媽的遙控器》中,離異媽媽對兒子的控制可謂瘋狂。

阿偉不愛吃苦瓜,媽媽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他不喜歡媽媽給自己買的衣服,媽媽說,穿這件看著精神。

發現兒子的假成績單,媽媽一鍵讓兒子把「那一天」重複過了好幾次,還威脅兒子,如果不交出真成績單,就讓他一直停留在同一天;

發現兒子早戀,媽媽一鍵讓他們變成陌生人,失去生活意義的他,試圖自殺,只是自殺也被母親一鍵撤回。

當阿偉控訴母親,自己死多少次才滿意,而母親卻深情地說:「將來你一定會感謝我的。」

長大後阿偉考上重點大學,似乎很優秀,卻並不快樂,感覺自己像個空殼,被控制的苦澀一輩子揮之不盡。

Advertisements

父母可以控制孩子的前半生,但是傷害也許伴隨終生。

控制始於「為了你好」,陷於你追我跑的鬥爭,終於兩敗俱傷的窘境。

就像《小捨得》中的子悠,被控制欲強的媽媽逼成了抑鬱症。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結果不是父母贏了,孩子病了;就是孩子輸了,父母哭了。

而那些被控制「馴服」的孩子,習慣被安排和順從,缺乏主見,難以獨立,長大到了社會,習慣從眾,與出眾無緣,容易變成空心病。

愛是什麼?心理學家羅傑斯說,愛是深深地理解和接受。

控制不是真正的愛,控制滋生距離和逃離,孩子的心和人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給孩子多一點自由和尊重,他的獨立和人生才有發揮的空間。對孩子少一點控制和強勢,努力平等對話,親子關係才會和諧。

無原則的愛,讓孩子不知感恩

短片《任性人生》中有個女孩,當她喜歡電視里那匹馬,便要求父親買這匹馬,不停哭鬧,後來,父親通過飛機將馬帶了回來。

隨著女兒長大,買游輪,買列車,買得越來越貴,父親一一滿足,財產逐漸入不敷出。

到了談婚論嫁時,女孩看上了某歌星,無奈家裡積蓄全無,為此父親賣了豪宅,女兒如願嫁給歌星。

當父親住進平房,準備安享晚年,女兒突然到訪,丟下一個小男孩和行李,走了。

這一幕,可笑又可悲。

我們應該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但是無原則的愛卻是害,並且代代相傳,無休無止。

李玫瑾說過:「孩子三歲你不滿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滿地打滾,可當他15歲時,他可能會自殘、自殺和你爭吵,當他20歲時,可能會怨恨你,甚至攻擊你。」

拒絕無原則的愛,從小開始,否則,越大越失控。

小時候,一顆糖,一個玩具,你很容易滿足他,漸漸地他把一切視為理所應當;

當他長大,要求越來越高,所求是一輛豪車,一架飛機,你有心滿足,卻力不從心。此時他對父母只剩責怪和抱怨。

當孩子習慣向外索取,安於不勞而獲,就會失去自我爭取的意志,取而代之的是一顆不知感恩的心。

父母對孩子可以無原則的寵,但是世界和他人不會永遠慣著他,與其日後哭泣無助,不如早點適當拒絕。

好的父母,愛有原則,教之感恩,不會永遠為他撐傘,而是給他獨立面對風雨的勇氣,以及手握雨傘的鬥志。如此,才是真正之愛子。

養孩子最怕什麼?

不怕他不夠優秀,最怕彼此不親近,甚至反目成仇。

仇人一詞,令人避之不及,若是我們最親近的孩子,用盡全力卻養成仇人,是最大的悲哀。

丟掉刀子嘴,拒絕為孩子製造最深的傷痕,用柔軟的語言,給他鼓勵和力量,讓溫暖成為人生底色;

減弱控制欲,不要讓你的愛,逼得孩子無處容身,鬆鬆手,孩子才會跟你牽手;

堅持給孩子有原則的愛,唯愛與原則同行,他才能心底不荒蕪,人生有光亮。

願我們的孩子,總有健康快樂相伴,願孩子和我們,始終親近有距離,愛得剛剛好。




作者簡介:木人


37歲博士啃老!父母苦不堪言:不找工作、不出門「享受家人付出」 養孩子要「預防這類型人格」

37歲博士回村啃老,父母苦不堪言:想養廢一個人,只誇他乖就行



今天,想跟你聊聊:「幼稚型人格是怎麼養成的」



37歲博士,回家啃老


「別人家的孩子」李明亮,一直是全村的驕傲。


本科985,之後,又一路讀了碩士、博士。


在李明亮的老家,大學生已經很稀有了。


博士生,更是鳳毛麟角。


他回家時,父親專門擺了宴席,很多人上門祝賀。


大家都覺得李明亮出息了。


可接下來,李明亮的表現卻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他每天把自己反鎖在房間里,只有吃飯才出來。


家人一開始以為孩子要休息,就沒打擾他。


但這樣的日子,李明亮一過就是兩年。


「不找工作、不出門,理直氣壯地啃老。」


今年,他37歲了。


家裡為了供他上學,一貧如洗:


村裡人都蓋了新房,李明亮家卻還是磚牆泥胚;

父親睡的床,是別人不要了送給他的;

屋頂漏水,父親老得上不了房頂,一直沒有修補;

已婚的妹妹不得不拿錢補貼家裡,老母親還在做小工賺辛苦錢。


父親年紀大了,身體不好,一次暈倒在地里,被鄰居抬回家。

李明亮卻不聞不問,「連扶都不扶一下」。



父母心寒透了,可李明亮無動於衷。


吵架急了,他沖父親咆哮:


「你們只知道賺錢,沒有人知道我的苦。」



全家的驕傲,到底怎麼了


後來,在心理諮詢室,李明亮說出了自己的苦惱。


博士期間,同宿舍的同學太吵,他每晚只能睡3—4小時。


他沒有辦法表達,也不知如何處理,時間一長,就抑鬱了。


後來,連學業也無法進行下去,只好肄業回家。


可回家後,依然睡不好。


身體也因此變得很差,什麼都做不了。


同住的人太吵。


只要住過校,大多數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但為什麼,這種瑣事能把李明亮逼到抑鬱呢?


諮詢師認為,很可能是因為李明亮的「幼稚型人格」。


「幼稚型人格」,有4個典型特徵:


以自我為中心,如果不合他的心意,則會激動暴怒

缺乏道德感,義務感,沒有同情心

適應能力差,習慣於讓人照顧自己,不會關心照顧別人

如遇挫折,會自暴自棄,暴怒發狂,甚至傷殘別人或自殺


為了供他上學,家裡負債纍纍,妹妹早早出去打工。


他絲毫不在意,心安理得地享受著家人的付出,卻一點不會關心別人。


遇到麻煩,不知道如何跟別人溝通,也找不到辦法解決。


只能一味忍受,直至退學回家。


能讀到博士,智力上,算優秀了。


而生活能力,卻還停留在小學生水平。


為什麼會這樣?


這一切,大概是從那句「只要你學習好,別的什麼都不用操心」開始的。



只重學習,教育失敗的伏筆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其他都可以忽略。


《隱秘的角落》里,朱朝陽就是個學習很好,但基本不跟同學交往的人。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