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的真愛」是自私的! 從林志玲到陳法拉:沒有任何女人,永遠是「婚姻贏家」

就這個冬天,一個朋友晚上在朋友圈吐槽:本來是「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可是等到饑寒交迫到現在脫口而出:「我去你大爺的」……

物質基礎是一個人生存的基礎,婚姻也不例外。婚後的真愛想要生存,沒有金錢的滋養,那隻能喝西北風;但是如果夫妻倆怎麼協調花錢,又是一門學問。

一個閨蜜向我哭訴:「結婚10年,沒花過老公一分錢,怪不得我沒有過那種被人捧在心尖上的感覺。」常言道:「老娘再是富婆也想花男人的錢,因為花自己的錢是成就感,花男人的錢是幸福感。」

而且,錢,在婚姻中,更代表了一種付出的資本。

婚後生活那麼多瑣碎小事,大到孩子、輔導作業、照顧老人、上班加班,小到一雙臭襪子、沒關上的冰箱門,稍有不慎都會是《裸婚時代》中劉易陽和女友相戀10年後離婚的經典台詞:「我用了10年的時間才明白一個道理,細節打敗愛情。」

Advertisements

2020年代的我們,能掙了更多的錢,更會和老公商量著花錢,瑣碎小事會少一些,婚姻中真愛的壽命才會長一些。

真相四:婚姻裡的真愛,不過是場等價交換

前一段時間許多人羨慕陳意涵被許富翔寵成了一個孩子:

Advertisements

剛到新的居住地,夫妻倆都在收拾大包小包的行李,陳意涵忽然一時興起,想去玩,許富翔就爽快地說:「好,你去玩。」這種情況還有很多。

可是,還有被更多觀眾忽略的是,面對林心如說沒想到她會嫁給許富翔(言下之意這樣一個相貌平平的人)之後,是陳意涵在圓場,維護老公的尊嚴。

你看,就連陳意涵這個「孩子」,在婚姻中不可能永遠是孩子,怎麼也得當回大人,來照顧對方吧?

加拿大心理學家艾瑞克·伯恩提出了一種人際交往理論,提到人際互動中,人的心理狀態會由三種不同的心理狀態構成: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孩子)。

這種理論當然也適用于于夫妻之間。

可能許多女孩子婚前曾經期待的,自己能被老公永遠地寵成一個孩子的期待,可能要落空了——因為這意味你的伴侶要永遠當一個Parent(父母),即使你的老公是你尋尋覓覓來的「真愛」,那「真愛」也不過是有脆弱、需要依靠的人啊,一直當個要照顧別人的父母,真的不會累嗎???

Advertisements

在婚姻中,你和你的伴侶,只能像搭檔一樣交替被寵愛。婚姻中的真愛,只能是一場Adult(成年人)的遊戲。想被永遠寵成孩子的人,現在就可以退場了。

婚姻可以逃避真愛,但是你不能

Advertisements

既然真愛有這麼不完美,索性就不結婚或者離婚吧。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單身漢生活聽起來很爽,可是大部分人還是陷入在馬斯洛的5種需求層次理論中無法自拔:其中一種較高層次的需求,便是love and belonging needs(愛和歸屬的需要)。

或許,並不是人類選擇去愛,而是不得不愛。

正如《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所言,人生來便有自私的基因,自私使人相互遠離,遑論真愛。可是這本書在結尾提到,人類又是如此聰明,懂得合作才是人與人互利共贏的最優解。合作便帶來了人和人的相互吸引,依賴,故而演變成真愛。

在這個身體在現實中尚且無法安身的時代,談論靈魂上的真愛顯得奢侈。

而且,關於真愛的論調,有一種流傳很廣的計算方法:

地球上有77億人,去掉一半的同性,還剩38億人;

去掉一半的已婚人士,還剩19億人;

去掉其他年齡段的人,還剩約2億人;

去掉你這輩子不可能見到的人,還剩約1萬人;

去掉和你看不對眼的人,可能還剩10個人;

去掉中間可能會遭遇意外的人,剩下的這個人,是你現在旁邊躺著的丈夫嗎?


或許,命中注定的真愛只是虛幻,現在枕頭邊的自己老伴才是真真切切地「愛人」。

真愛一詞聽起來虛無縹緲,但是「激情,親密和承諾」確實每一個凡夫俗子通過努力就可以做到的。

婚姻裡的真愛那麼現實,自私卻又充滿算計,可是人總是在博弈中相互妥協,在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中成全夫妻情義。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