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剁肉,吵醒我孫子了」!鄰居老太敲門質問 寶媽霸氣回懟「超解氣」網友:鄰里間要以和為貴
很多熊孩子的產生,都是因為背後有熊家長在給她他撐腰。熊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容易導致孩子今後對一些事情產生錯誤的看法, 並做出錯誤的行為。
所以說,熊孩子的產生,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父母和長輩沒有給孩子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
「你剁肉,吵醒我孫子了!」老人敲門質問
袁女士有個女兒正在上國中三年級,平時都在學校寄宿,只有周末回家一次。這馬上就要中考了,袁女士心想等女兒周末回家,做一頓豐盛的午餐給女兒補補身體。
周末這天,袁女士準備給女兒包水餃,但她覺得菜市場剁肉不幹凈,怕女兒吃壞肚子,於是便買回家自己剁了。
可剛開始剁沒幾分鐘,袁女士便聽到門外急促的敲門聲,打開門一看,原來是是樓下鄰居的老人。
雖然兩人平時打交道很少,但袁女士也知道老人在家帶孫子。還沒等袁女士開口,老人大聲地質問道:「你剁肉,吵醒我孫子了,能不能有點公德心?現在是午睡時間,聲音還那麼大,我孫子咋睡覺?」
袁女士回頭看了看錶,現在還不到12點,正是做飯的時間,心想自己剁肉的聲音也不算特別大,怎麼就影響到你孫子睡覺了?
本想跟對方道歉,但看到老人一副蠻不講理的樣子,袁女士也有點生氣,直接回懟:「阿姨,麻煩您回去看看時間,現在大家都在做午飯,你孫子要睡覺,不讓我剁肉,我女兒就不要吃飯了嗎?並不是所有人都要遷就你家孩子!」說完便將門啪的一聲關上了。
分析
雖說袁女士的回懟很解氣,但真要分個誰對誰錯的話,也是非常困難的。
袁女士給女兒做飯本沒有錯,不過站在鄰居的角度來看,確實影響到孩子休息了,尤其是現在的家長都護犢情深,難免會心生不滿。
但是,鄰裡之間想要和諧相處,還是需要互相體諒。如果是在正常的做飯時間,沒有必要上綱上線、太過計較,更何況這種情況也不是經常發生。
倘若非要深究這個問題,也不能態度太差,畢竟都是鄰居,凡事都可以溝通商量。
而且,現在的樓房大多隔音效果都不好,如果非要做一些噪音比較大的活動,也要注意避開休息時間,以免對鄰居造成影響。
所以,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況,鄰里之間還是要以和為貴才是。
面對這樣的事情,如何避免鄰裡之間發生矛盾呢?
1)及時上門溝通
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人分享自己是如何對付鄰居製造出噪音的方法,比如「震樓器」,這種兩敗俱傷的方法並不值得提倡,因為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傷了鄰裡之間的和氣。
所以,面對這種情況,及時上門溝通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畢竟有些人確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對別人造成了影響。
2)在家裡鋪地毯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總喜歡在家裡亂蹦亂跳,儘管家長一再叮囑、制止,可孩子還是轉頭就忘,住在樓下的鄰居難免會心生不快。
為了避免矛盾的發生,家長不妨在孩子主要活動的區域鋪層地毯,這樣既不會限制孩子的活動,還可以減少給他人帶去噪音的困擾。
3)注意場合和時間
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做任何事情時都需要注意時間,盡量避開在大家休息的時間製造噪音,影響到其他人。
一般情況下,早上七點之前和晚上十點之後,都要保持安靜,否則會給他人的生活造成不便。
俗話說,將心比心。只有先主動為他人考慮,才能獲得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4)明辨是非,不以「孩子小」為借口
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如果孩子犯了錯,要及時給予糾正,不要一味地袒護。而且,也不要以「孩子還小,不懂事」為借口,放縱孩子的錯誤行為。
此外,家長也要勇於承認錯誤和承擔責任,不要推卸給孩子,明辨是非才能更好地影響孩子。
5)不要太過軟弱,爭取該有的權益
如果家長已經盡量避免給他人造成困擾了,但在正常時間內,鄰居還是抱怨或不講理的指責,家長也不必太過軟弱,該爭取的利益一定要爭取。
不主動惹事,但也不要怕事,該承擔的責任承擔,不該承擔的要讓他人認清事情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