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李兆基成地產大亨「豪送200億公司」感謝背後相挺 弟弟27年沒動錢「寧過平凡生活」樸實到被當成保全

  • 2020-07-20 11:27

賺進大把鈔票、過著衣食無虞的生活是許多人的夢想,但倘若真的辦到了,許多人往往無法滿足,總是貪得無厭,希望能賺更多,從此眼裡只剩下利益,陷入物質慾望的黑洞無法自拔,但其中也有樂於分享或是不睦名利的的清流,像是香港地產大王李兆基憑藉自己的努力成功打下江山後,大方向家人與大眾分享自己的成功,而他的弟弟李兆楠即便有機會獲得大批資產,也不肆意揮霍,甘願過著平凡的生活,從未因金錢而動搖。

1996年李兆基被福布斯雜誌評為亞洲首富,在世界排名第四。而這個名詞是華人在福布斯富豪榜上獲得的最高的名次了。甚至在1997年蟬聯了亞洲首富。由此可見李兆基已然是中國富豪榜上低調而又讓人難以忽視的存在了。

一、早年經歷

與許許多多白手起家的富豪不同的是,李兆基並非出生普通之家。他的父親在他們兄弟幾人出生之前便已經發家致富,擁有了兩家店鋪,做著金銀、外匯的生意。但是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豐厚的財富並不能帶給一個家庭足夠的安全感

李兆基出生於1928年的廣東順德大良,而他一出生便被父親寄予厚望。剛一懂事便被送進了學堂接受教育,從小便熟讀四書五經。10歲時父親還專門聘請中山大學文學系的教授梁惠明親自來教導他、培養他。

李兆基也沒有辜負父親對他的期望,6歲的李兆基便被父親安排到了家中的商鋪學習如何做生意。但是母親卻對父親的做法不解,更是心疼年幼的兒子沒有快樂的童年。但是年幼的李兆基卻用行動向母親證明,他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比別人好。

在李兆基進入店鋪之後,發現自己家的店鋪存在著「打金偷金,打銀偷銀」的情況。年少的李兆基本想把這個問題告知父親,但是又擔憂鑄金匠因此離開,從而影響金鋪的生意。在這進退兩難的情況下,他決心自家學習鑄金技術,由此便不再受制於人。

也就是憑藉著這個念頭,李兆基12歲時便已經熟練掌握了鑄金的核心技術以及知識,成為了順德人盡皆知的神童與黃金奇才

二、傳奇之路

1940年,12歲的李兆基耳濡目染受到父親的薰陶並且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已經可以單獨地處理家裡生意上的事情了,在1943年時,15歲時便已經接手了家裡的兩個門店。但是這樣的生活已經漸漸地滿足不了他。

李兆楠也想像哥哥一樣在外面憑著一己之力闖蕩,而不是在父親的庇護下成長。在深思熟慮之後,李兆基希望弟弟李兆楠能夠代替自己來守護家裡的產業。其實李兆楠在這之前他無心家中的產業,因為於他而言,平平凡凡的生活才是他心之所向。但是為了哥哥的理想,他還是選擇妥協。

1958年,李兆基便與自己的幾個朋友開始創業,創建了新鴻基地產。在創業之初,他們面臨的問題非常大,資金問題、人脈問題等等,但是李兆基都是自己一個人扛了過來,沒有向家裡要過一分錢。

也就是這樣,他憑著自己的經商頭腦與努力漸漸地在香港也有了一席之地。但是李兆基並不甘於此。1972年,他與朋友合夥創辦的新鴻基地產上市之後,他便著手開始準備單獨創業了

終於,1975年,李兆基創辦了一家只屬於自己的恆基兆業。直到現在,李兆基與恆基兆業一直都是香港地產行業的一塊引人注目的標杆。1981年時,李兆基個人創立的公司「恆兆基業」也成功上市,並且憑藉著巨大的發展規模與發展前景,成為了地產「四大天王」之一。

成功之後的李兆基並沒有忘記弟弟李兆楠在背後的支持,如果沒有弟弟在背後對家庭的照顧讓他在外拼搏沒有任何的後顧之憂,他不會心無旁騖投入在自己事業當中。

所以在1993年,為了感謝弟弟在背後的付出,他用李兆楠的名字創建了一家投資公司,送李兆楠一家公司,由此李兆楠也一下子擁有了200億的財富。

三、平凡之路

有人希望展翅高飛,讓世人看見自己的神采英姿;有些人卻希望在一方之地搭建一個小巢,收穫幸福與安康。但是面對哥哥給予的巨額財富,李兆楠雖然非常感激,但是他卻並不打算使用這一筆巨款

在收到這一筆財富的27年間,他一直都過著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生活。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他幫哥哥接管了家族企業後,因為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遷,再加上經濟的衰敗,家中的生意也逐漸沒落。而李兆楠的生活也逐漸歸於平凡。

甚至在一次看望哥哥的時候,身著樸素,被別人當做是哥哥李兆基的保安。李兆楠是卻非常享受普普通通的生活狀態,有著安穩的工作,雖然並不富足但是卻足以維持生計。

有些人並不理解李兆楠的做法:為什麼有人用盡一生追求的東西你卻不屑一顧,是故作灑脫,還是故作清高?其實都不是。每一種生活方式都是由自己選擇,每一種生活方式都應該的得到尊重。

我們都帶著有色眼鏡,在一面來臨的時候只看到他不好而又瑕疵的一面;但是在最終睜開眼睛的時候,可能會大為震驚:「自己為了急於給生活下了一個膚淺的定義,沒想到最後是這樣模糊地看待生活。」

生活本就是難以滲透的,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去給其他人選擇的生活任意評判。貧窮也好,富貴也罷,都是一種獨特的生活姿態。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