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過世之後才明白!「養老的底牌」不是房子和存款:而是這幾個人

  • 2024-08-16 17:33

西漢思想家董仲舒說:「唯天子受命於天,天下受命於天子。」

又說:「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天子是皇帝,代表天意來治理天下。但是天,包含的是所有的人。

簡單來說,所謂天意,其實民意。

我們總以為,命運是老天安排的,其實不是的,是「人」安排的。人的因素,自始至終佔據主角;天下萬物,都要人去驅動。

當我們到了晚年,命運會怎樣,凄涼或者幸福,關鍵靠「人」。

由此可見,我們耗費一生的功夫,去存儲金錢,買下大房子,並不能完全保證晚年幸福,而是依靠天下人,主要是自家人。

當老伴過世之後,家人好不好,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好的家人,才是最過硬的底牌。

01

通情達理的兒媳、女兒,頂半邊天。

老伴在的時候,夫妻一起扶持,日子也還過得去。

老伴走了,就像一個老人丟了拐杖一樣,以後的日子,要依賴子女的家庭來撐一撐。

很多老人,把兒子當成寶,把女兒當成草。重男輕女的陋習,讓女兒很寒心。因此女兒對父母,不聞不問。

兒子呢?也會比對,既然女兒態度冷漠,憑什麼自己什麼都管。這樣一來,老人就難受了。

很多老人,把兒子當自己人,把兒媳當成外人。反正以後養老,也不依靠兒媳。

這就讓兒媳很傷心。從而兒媳不僅不養老,還很少去公公婆婆的家。

在兒媳討厭公公婆婆的前提下,公公婆婆想安度晚年,無疑是困難重重的。要知道,兒子的錢財,多半被兒媳管控;兒子的言行,也要看兒媳的臉色。

我們常常說:「巾幗不讓鬚眉,婦女也是半邊天。」

養老的根本,就是「兒女的小家庭,托舉其老人的晚年生活」。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不單純是兒子一個人。

若遇到了通情達理的女兒,會和哥哥弟弟一起贍養父母,從而大家心理平衡,家庭和睦。

若遇到了通情達理的兒媳,兒子兒媳一起承擔養老的任務,互相協作,老人的日常,總是有人管。

02

努力工作的兒子、女婿,頂天立地。

男人是家庭的頂樑柱,是家庭的標桿,這生活很難。

老人很老了,也失去了老伴的時候,兒子女婿應該都到了中年了,有「人到中年萬事休」的感慨。

如果男人們好吃懶做,收入很低,就是想要贍養老人,也是空談。

特別可怕的是,男人很窮苦,還對老人的錢財,虎視眈眈。但老人的錢財被男人拿走,那就整個家庭都窮了,養老的資本,完全消失。

因而,遇到努力工作的兒子、女婿,是老人晚年的福氣。

在清代小說《躋春台》中,有一個叫何體堯的讀書人,考上進士,還做了二品官員。

他在做官的時候,省吃儉用,存了不少銀兩,又在老家修建了房子。

家裡只有一個女兒朝霞,許配給了同村的蕭嘉言。

當朝霞過門的時候,何體堯反悔了,認為蕭嘉言家庭窮,也沒有考取功名。

被逼無奈,蕭嘉言外出謀生,遇到了建寧府的官員胡秋帆,收為義子,供其讀書。

不知不覺,過了多年,何體堯老了,老伴也走了。家裡的錢,坐吃山空。蕭嘉言則考上進士,做了將軍。

翁婿重逢,何體堯羞愧不已。倒是蕭嘉言很是仁慈,仍舊娶朝霞為妻,還把何體堯供奉到老。

很多人認為「養兒防老」行不通,那是沒遠見的表現。

兒子是兒子,女婿也是半個兒。帶著這樣的想法,對下一代的男人高看一眼,多幫助一點,這才是老人最好的觀念。

男人可以撐起一片天,不僅讓孩子們幸福成長,也會讓老人們幸福生活。

03

積極向上的自己,仰望藍天。

《朱子家訓》中說:「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若要晚年過得好,就要在中年的時候,積極謀划,不要隨心所欲,太自私了。

把兒媳當女兒養,把女婿當成兒子;對兒子女兒,一視同仁,拒絕重男輕女,這都是中年時最好的持家方法。

當老伴過世之後,不要認為天塌了,自己也不想活了。整天都唉聲嘆氣,會讓大家都不放心。

老人一開始,因為失去老伴而痛苦,大家會理解,會幫助寬慰。但是老人長期這樣,大家就愛莫能助了,也許會有人厭煩,開始做出拋棄老人的樣子。

最可怕的是,老人總是尋死覓活,今天跳河,明天爬樹,後天爬樓,這就讓大家都瞎忙了。

失去了老伴,是生活的一次拐彎。死去的人,已經無法重來,活著的人,還要繼續好好活。

一個沒有老伴的人,還能去幫助子孫,也和周圍的人互助,自己的生活,馬上會充滿陽光,也會讓子孫很放心。

每天都給自己一片藍天,這樣的老人,餘生才被人愛,活得更有底氣。

04

人老了,有房子住,有存款保底,固然很重要,但是沒有一個像樣的家庭,也是徒勞。

人只要活著,就離不開家庭,就需要藉助家庭的力量。

千萬不要開口就說:「我老了,不靠你們。」這是把家人往外推,也破壞了孝順的規矩。

人在健康的情況下,給兒女依靠,幫助兒媳和女婿;人老了,什麼都幹不了,那就反過來依靠兒女、女婿兒媳,這才是家庭應有的樣子。

在存儲錢財的時候,也存儲一份人情,晚年的生活,才天下太平。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