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2年敗光850萬!22歲男棄學回國成「巨嬰」沉迷電玩,與家人唯一交流是要錢「吃飯都要阿嬤餵」
」兩拒絕「:
適當拒絕想要的
孩子,尤其12歲以下的孩子,由於思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較弱,按照弗洛伊德理論,受「本我」驅使,並不分辨好壞,趨向滿足自己的慾望、享樂,只是為了眼前的快樂,並不考慮長遠的利弊。
比如,孩子愛吃糖,愛看電視,愛玩電子產品等等,這些成長並沒有太多好處過多攝入、沉迷,反倒對身體有害:糖吃多了,會有蛀牙,電子產品用多了,會近視,會引發身心問題。
但是,孩子就是分不清利害,就是想要,就要滿足身體、感官的刺激。
這種情況下,父母要適當拒絕,不要完全滿足孩子,同時,藉機讓孩子知曉利害,明白事理。
如果,父母不拒絕、不阻止,而放任孩子,完全滿足,對孩子的傷害就會很大。
Advertisements
晨宇的父母和奶奶就犯了這樣的錯,「只要他想要的,都全力滿足」,結果就是,晨宇沒有責任心,無法為自己負責,22多歲不工作、不謀生,宅在家不外出;不考慮父母賺錢的辛苦,不知節儉,不懂珍惜,兩年留學花了200多萬。這樣的扭曲的」三觀「,自然無法和他人愉快相處,屢屢和同學發生矛盾,最後無法上學,「退行」到家中,在虛擬世界中尋找快樂。
不懂拒絕的家長大有人在。
曾有一個媽媽諮詢,兒子5歲,已近視600多度,還是離不開手機怎麼辦?
這個媽媽說,她和老公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由爺爺奶奶帶。過年回家,兒子說想要一部手機,她覺得,自己常年在外,兒子很可憐,想要手機,當然要滿足,就給孩子買了。
結果,兒子看動畫、打遊戲,坐凳子看,躺被窩看,如痴如醉,完全離不開,爺爺奶奶根本管不了,最後,眼睛禍害得不行。醫生說,這麼小的孩子近視這麼厲害,十分罕見。
孩子的眼睛已發生了病理性改變,眼球拉長,無法逆轉。
Advertisements
這個媽媽很難過,特別擔心兒子長大後,因為視力不合格,無法報考一些專業,更害怕兒子會怨恨自己......
不當的愛,就是害。
對於孩子的要求,孩子想要的,家長要把好關,不利身心成長的,一定堅決拒絕!
Advertisements
拒絕代替成長
好多中國家長的錯誤是,該孩子自己做的事,父母插手,小時幫穿衣、吃飯、大了,幫背書包、洗衣服,屬於孩子的事,不讓孩子負責,過度溺愛,包辦代替。
晨宇的奶奶就是這樣的人。
別說22歲,就是2歲的孩子,都要自己吃飯,可22歲的孫子有手有腳、不工作,宅在家,就是打遊戲,奶奶還一口口喂飯。
這種「密不透風的愛」的結果就是,孩子常常會發展出一種極端的叛逆:什麼事情你都操心,我就什麼都不做了。索性放棄了自己,把自己的人生拱手相讓,
孩子放棄了自己,不肯為自己負責、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Advertisements
」一滿足「:
滿足孩子需要的
什麼是孩子需要的?
孩子需要的是對成長有益的,包括物質和精神的。比如,肉蛋奶,有利於身體發育和健康;比如,高質量陪伴,耐心傾聽,有利於情緒情感正向發展。
需要的,常常是孩子並沒意識到,或者有些排斥的,但是,的確對孩子有益的,父母一定要找到孩子的需要來滿足,找到問題來解決。
任何親子關係都不能靠錢砸
父母,尤其是離異父母,覺得有愧於孩子,就想方設法滿足孩子想要的,想要啥給啥,並不管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是真的好、是不是有益,只要孩子張嘴,立馬答應。
晨宇的父母就犯了這樣的錯。
親子關係不是商業關係,砸錢替代不了情感交流。
我想,當初,對10歲的晨宇來說,父母離婚,各自組建家庭,他成了沒人要的孩子,跟著奶奶過活,在他年幼的世界中,是多麼渴望父母的關懷和溫暖,多麼需要這些啊。
可是,父母對此並不理會,而是拚命用錢來代替孩子的情感需求。
漸漸地,晨宇的情感需求被無視,和父母的交流只剩下錢。
這樣的結果,誰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