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會罵人的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更有韻味


對聯,也稱對子,一般來講,每逢除夕佳節,家家戶戶都會將門前的對聯取下,換上新的對聯,期盼來年風調雨順。這個傳統從古至今,一直沒有斷絕,除了它是一種很好的信念寓意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對聯這種文學形式並不像詩詞一般讓人望而生畏,反而是更加的接地氣。

除此之外,對聯的趣事也是不少,今天就來看一個以「一二三四五六七」為上聯的故事吧,這幅對聯被稱之為歷史上最會罵人的對聯之一,上聯就頗有意思,但是下聯更有韻味。

Advertisements

對子,顧名思義就是用兩句能夠相對的句子組成的。對子雖說不像詩詞那樣有著嚴格的平仄押韻,但基本的平仄和元素的要求還是有的。因而歷史上發生的對子趣事不少,留下來的千古絕對也是不少。

比如以五行為偏旁的「煙鎖池塘柳」;又比如全部偏旁一致的「寂寞寒窗空守寡」;再比如正讀反讀讀音一致的「畫上荷花和尚畫」等等。這三個對子從出現起就有無數人來對,但至今都沒有人能夠對出讓人驚嘆的下半句。

Advertisements



而除了這些讓人驚嘆不已的上半聯之外,還有的對子卻是以奚落他人為主要目的的。我們曾經因為魯迅先生罵人不帶髒字而鼓掌,殊不知這種事情在古代是經常得見的,尤其是在文人圈子裡。

都說文人自有傲骨,但是他們也會有不能忍的人和事,而為了不讓自己因為去罵他而丟了身份,他們就會選擇一種委婉的方式的罵人,而這種文字遊戲在清朝的紀曉嵐和和珅的身上經常出現。

Advertisements

對聯的魅力也就在這兒,全民參與又不會太過考慮是不是文采斐然。也正是因為這樣接地氣的表達形式,對聯才會一直被人們喜歡,從古至今未曾斷絕。


Advertisements

前面說了對聯這個形式在中國的歷史其實並不短,從一開始的對歌到後來慢慢有了規矩的詩詞,其實都可以當做對聯的一種。而古代對讀書人也是極其敬重的,故而也會出現很多附庸風雅的糗事,就比如這個故事的主人公。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古代的一個地主,他們家的經濟狀況很好,但是家裡人的文化程度卻並不高。那一天,正值新春佳節,地主看著附近的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新的對聯,他就也想貼一個。但是若是在集市裡去買,讓他覺得未免掉價,但是他自己又是大字不識一籮的白丁。沒辦法,他只能請了當地的一個頗有才學的秀才幫他寫。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