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外孫7年!女兒女婿「常勸我多出去走走」我照做 動念「想搬回老家」竟遭親家母堵門:我羞愧不已

小飛(化名)今年七歲了,上學後逐漸習慣了學校,最近表現也挺好的。

外孫如此省心,全家人都很高興,何鶯梅(化名)看到女兒臉上的笑容多了起來,自己也感到十分欣慰。

不過,小飛去上學,女兒和女婿去上班,白天一整天的時間,何鶯梅都閒下來了,這時候女兒和女婿就勸她多出去散散步、和鄰居們交往,不要老悶在家裡做家務。

女兒說:「媽,我們知道你閒不下來,但是現在家裡的床單被罩都被你洗了個遍,實在是沒有什麼事可以做了,你就出去轉轉吧,不要老乾活了,你不腰疼嗎?」

女婿也說:「最近公園裡有好多人放風箏呢,這不是初春嗎,媽你去看看吧!」

何鶯梅很高興,覺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肯定。

她也覺得在家悶久了,於是打定主意,在小區裡串串門,找個同齡的老姐妹跟自己一起去公園逛逛,看看人家放風箏的。

第二天,何鶯梅就找到了伴兒,倆人一起去了公園。

可不知怎麼回事,何鶯梅回來之後就沉默寡言,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沉思。

女兒和女婿十分疑惑,可是問她也不說。又過了一天,何鶯梅就開始收拾行李,說什麼也要回老家去。

小兩口急了,兩個人一個拽一條胳膊,死活不讓何鶯梅離開。

女兒急得都哭了,問:「媽,你到底是跟誰出去玩了,那個人說了什麼怪話,你為什麼要離開我們呀,大家在一起住著不是好好的嗎?」

何鶯梅滿腹委屈卻說不出來,她不想說離開的原因,只說:「你們就撒開手吧!哎呀,媽是為了你們的家好,要想好好過日子,你們就得放我走!」

誰知,這幾句話徹底把女婿惹急眼了!

女婿站在大門口,堵著門,打電話給他媽:「媽你快來勸勸,我岳母非得回老家去!」

何鶯梅見狀,嚇了一跳:「孩子你怎麼能告訴你媽?哎呀,這事鬧大了可怎麼辦,我不想這樣的呀!你這孩子……」

半個小時之後,親家母來了。

親家母一進門就「接替」她兒子,堵在大門口。

而且這位親家母性格非常潑辣,她沒有關門,一腳在門裡一腳在門外,大聲說:「老姐姐,我可聽你前兩天說了,在你們樓裡認識了一個熱心腸的老妹,你說吧,是不是她攛掇你回老家的?」

何鶯梅連忙上前,就要把親家母往家裡拉:「您別說了,別說了……」

親家母對著門外的樓道,大聲說:「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告訴你,嘴別那麼臭,別人家的家事你懂什麼?一天天地你兒子女兒不孝順,你就把別人家老太太往外面攆,你安的是什麼心?有困難你找派出所,你禍害到我家頭上,你是痴心妄想!」

親家母說完,進了門,把門狠狠摔上了。

這下,輪到小兩口懵了。

何鶯梅此時也覺得很丟人,後悔自己聽信外人的話,因為她已經從實際行動看出來自己的女兒女婿、還有親家母都是非常好的人了。

何鶯梅老老實實說出了這幾天的遭遇,原來,她在本單元串門,認識了一個比她小兩歲的老妹妹,這個人異常熱情,很自來熟。

兩人一起去公園看放風箏,本來聊得很開心,可她突然就給何鶯梅洗腦。

她說:「你看我家,你就該吃教訓了!你看你,現在你外孫上小學了,家裡也不需要你,你還在他們家待著,他們就得養活你伺候你。時間短還沒事,時間長了,他們肯定會討厭你的。我跟你說,與其等到人家嫌棄你、趕你走,還不如自己走,好歹留個臉面!」

何鶯梅一開始沒當回事,但是她回家後仔細一想,老伴已經去世了,她在女兒家繼續住下去的話,親家母老兩口又讓誰去孝順呢?

何鶯梅不想讓自己成為女兒的負擔,害怕女兒的孝順被女婿和親家厭惡。

她更不希望女兒因為這個變化開始厭惡自己!

思來想去,她決定回老家獨自生活,至少這樣還能保住她們的母女情分——事實證明,她的想法全都是幻覺!

最後,親家母對何鶯梅說:「老姐姐,我告訴你,你品行好,所有人看在眼裡,你帶小孩七年了,孩子離不開你而且把你當成人生導師,你閨女你姑爺都沒你重要!你不能走!小孩看著你,就知道怎麼做人,小孩看見他爸他媽,就知道什麼叫孝順!」

這番話說得何鶯梅熱淚盈眶,最終還是留了下來。

1.成家後是否與父母同住各有優劣

成家之後,與父母住在一起的好處很多,比如父母可以幫忙帶娃,減輕經濟壓力;家裡人多熱鬧,過年不用往返出行,非常省事;小孩能更早地具有尊老意識,理解孝道。

當然,也有一些壞處,比如夫妻之間的私密空間容易被打擾;兩代人之間有代溝,脾氣差的情況下容易吵架;老一輩人愛說教、年輕一輩容易衝動等等。

如果老人的教育意識差,小孩甚至可能被帶歪。

綜上所述,是否與父母同住這個問題是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的。

2.不要盲從別人,要尊重家人本身

正因為這種問題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那麼看待問題就更應該理性、客觀,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盲從於周圍的人。

各家有各家的故事,有的家裡同住很幸福,有的家裡都要打起來了!

大家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應該拋開別人家的故事,理性地審視自己和自家的老人。

只有尊重自己和其他家人的性格,意識到自己和家人都是很普通的人、經不起仔細挑剔,大家都應該抱著友善的態度交流,多一些耐心,住在一起的成功率才會高。

而且就算不住在一起,雙方和善交流,也能心平氣和地各自過日子。

把別人家的「慘劇」投射到自家人身上,或是把別人的好作為標準,強行要求自己的家人,這些做法都是不對的。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