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包不唸掛包!注音打「ㄍㄨㄚˋ找不到刈」到底怎麼打 正確讀音「原來跟ㄍㄨㄚˋ差超多」:現在才知道
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近年來刈包的口味也不斷地推成出新,不僅僅侷限在傳統的風味之上,因此該品項也被老外評比為台灣小吃中超人氣的料理,使得許多慕名來台的觀光客,都希望能夠一嚐代表台灣味之一的刈包。
雖然刈包如今是許多人想吃就能吃的庶民小吃,但根據過去的習俗,新年第一個農曆16日為祭拜土地公的頭牙,而每年的臘月16日因為是一年當中最後一個祭拜土地公的尾牙,因此許多民眾都喜歡在這天吃外形像錢包的刈包,因其外形像「錢包」,不少人會以刈包象徵來年發大財。
示意圖/翻攝自由時報
但也有一些人認為之所以吃刈包,是因為從商的人多少都得避重就輕地編織「善意的謊言」、或是替商品「說些好話」,因此吃刈包後來也被拿來象徵「把謊言吃下肚」。
不知道大家看完了以上的介紹,對於刈包是不是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了呢?
參考來源:奇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