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歌后 到「魔女」!她為「頂客男友」摘除子宮後分手 今45歲不婚不孕「原生家庭影響一生」

「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我們來做運動。」相信這首《健康歌》是很多人童年裡必聽的一首經典歌曲吧。


Advertisements

她用天真活潑的歌聲,給無數人帶來了的美好童年,成了家喻戶曉的小魔女,人們對她的認識就是甜美、青春、活力。但就是這麼一個活潑的「小魔女」,卻在內心深處隱藏著一顆極為叛逆的心……


Advertisements

1977年2月,范曉萱出生在台北市。這一年,范曉萱的媽媽林智娟只有18歲,爸爸也只有19歲。他們是在夜場上認識的,當時范曉萱的媽媽是夜場歌手,爸爸也經常來這個地方消遣,年輕人幾杯酒下去就在一起了,孩子也是稀里糊塗就懷上,此時的兩個人都太年輕,根本無力承擔一個家庭的責任。


Advertisements

1979年,范曉萱2歲時,父母因為感情不合選擇了離婚。離婚後因為爸爸不喜歡女孩,壓根就沒有想過要帶著范曉萱一起生活。好在媽媽一直都愛范曉萱,為了更好地撫養她,媽媽白天要出門工作,晚上還要去酒吧駐唱,沒時間照顧范曉萱,就把她放在了外婆家。


Advertisements

小時候的范曉萱特別乖,媽媽出門工作外婆出去買菜,家裡只剩她一個人時,外婆會告訴范曉萱:「要在家裡不能亂跑,乖乖地等著她回來。」范曉萱就一個人坐在凳子上一動也不動,上廁所也不出去就等著外婆回來才會動。


Advertisements

為了讓范曉萱能有事情做,媽媽就在她三歲時、開始教她彈鋼琴。7歲的時候范曉萱進入了光仁小學音樂班,之後的初中,高中,范曉萱都是在光仁中學的音樂班度過。那時候的范曉萱,是個品學兼優的「別人家小孩」,學習成績好,還有很厲害的音樂天賦,還創作了班級畢業歌曲。


Advertisements

1990年,13歲的范曉萱,因為長相漂亮,氣質又清純可愛,就被選中拍攝了一支口香糖廣告。這也是范曉萱人生當中的第一支廣告,也正是這一支廣告,幫助范曉萱敲開了進入娛樂圈的大門。


Advertisements

之後的范曉萱陸續拍攝了許多廣告和mv,也是在拍攝過程當中認識了恩師李亞明。李亞明是台灣地區有名的新人教父,也正是他發掘了范曉萱在演技方面的天賦。


1994年,范曉萱首次參與電影拍攝,搭檔張學友出演了《非常偵探》。憑藉對片中R少女一角的精彩演繹,范曉萱獲得了當年香港金像獎最佳新人提名。


當時的娛樂圈一直都秉承著演而優則唱,唱而優則演的多方面發展戰略。所以公司決定,讓已經在演員方面發展出名堂的范曉萱,開始嘗試往歌手方向發展。何況,范曉萱在學校一直都是音樂教師,有著深厚的音樂基礎。


1995年12月,范曉萱發行了第一張專輯,其中的同名主打歌《自言自語》,是范曉萱在14歲時候創作的。這張專輯一推出,就讓范曉萱成為了當年的最佳新人偶像。


在歌壇也闖出了名聲的范曉萱,因為形象乖巧,聲音甜美,收到了很多演唱動畫片主題曲的邀請。像《櫻桃小丸子》和《哆啦A夢》的中文主題曲都是由范曉萱演唱的。


范曉萱的公司一看,既然已經唱了這麼多兒歌,那也別浪費,乾脆打包出一張專輯。於是第二年4月,范曉萱發行了卡通歌曲專輯《小魔女的魔法書》。專輯一經推出,那個拿著掃把,穿著斗篷,戴著大帽子的魔女形象風靡了整個市場,歌曲受歡迎,唱片銷量也創下了歷史新高。


公司一看,既然范曉萱的小魔女形象這麼受歡迎,那不如乘勝追擊再發幾張專輯,鞏固兒歌市場。隨後范曉萱又接連發行了《小魔女變身舞曲》《小魔女魔法書第二輯》兩張小魔女系列專輯。這兩張專輯一出,小魔女等於范曉萱成為了所有人心中的固定印象。


但那時的范曉萱已經20歲了,是個不折不扣的成年人了。而公司為了賺錢,還是要求范曉萱在出席各種活動的時候,都要是小魔女的裝扮,並要求范曉萱每天早上7點,去各個校園帶著小學生們一起做操。



後來的范曉萱說:「當時的自己作為一個成年人,真的不好意思,每天都裝嫩,每天都把自己當作一個小孩兒,但這是公司的安排自己沒有辦法只能接受」。


1998年,范曉萱以小魔女的身份,參加了央視春晚和老爺爺一起合唱了《健康歌》。這一年,小魔女范曉萱走進了全球華人觀眾的視野。可這個時候的范曉萱覺得她找不到自己了,每天站在舞台上的那個人,不是范曉萱,是公司包裝出來的小魔女。


為了找回自己,范曉萱給自己剃了個寸頭,還打了一個瑪麗蓮夢露式的唇環,然後范曉萱告訴公司:「自己以後不想再唱兒歌了,想要出一些自己想唱的歌。」


公司對於范曉萱的選擇也表示尊重,但是他們告訴范曉萱:「新的專輯銷量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市場對於你新形象的反饋也不一定會有好的聲音。」但是范曉萱仍然堅持自我,她說:「這才是真正的自己。」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