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到山中結婚生子!小夫妻「親手打造90坪溫室家園」 「5年不逛街社交」心靈反而更富足

  • 2021-01-13 11:20

在這麼充滿壓力的社會中,每個人都用不同的方式尋求心靈平靜,其中不乏有人萌生歸隱田園的念頭!2016年,一位25歲的女孩茹萍大學畢業後,和愛人搬到鄉下住進森林,花6萬塊人民幣(約新台幣25萬元) 造了個90坪的家(室內24坪多、院子60多坪),還創立植物美學品牌「一朵」工作室。

這個女孩的舉動引發數百家媒體關注,一度登上熱搜,收獲百萬粉絲,不僅被主持人稱讚,就連眾明星都「瘋搶」她的作品。

對於茹萍的生活,有人心生嚮往,也有不少人質疑:他們住不了多久,只是炒熱度而已;永遠擺脫不了城市,不可能真正的隱居。

誰知一晃,她在森林裡居住了5年,曾經的逃離,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一腔熱血而已。

這5年來,有了寶寶小土豆後,一家三口又搬進60多坪的房子裡,院子裡種滿花草,而原來的20多坪的家則改成工作室。

很多網友都私訊她:以後孩子大了,教育問題怎麼辦?

茹萍卻笑著說:「即使在城市,也並不一定能得到最好的教育,還是看孩子悟性吧!大人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和黑土就是最好的例子。」

的確,他們一個學習能力不夠、一個父母離異,竟然用天生的一手爛牌打出了精彩成績。

茹萍出生於大陸福建,幼年時父親重男輕女,離異後媽媽帶著她獨自生活,那時茹萍暗自下了決心,「自己要比所有男孩更優秀。」

她極其自律,憋著這股勁往前衝,先是考上最好的中學,又因為喜愛繪畫,獨自去北京考試,最後茹萍做到了。

從幾十萬考生中突出重圍,成為安溪縣第一個考上中央美院的學生。

雖然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大學,但她內心還想走的更遠一點,學習法語、沙畫、攝影、版畫、瑜伽、手作...甚至還拿到了心理諮詢師證書。

快畢業時,身邊朋友都忙於實習、面試,她卻一點也不著急,反而思考:有沒有什麼東西能把自己喜歡的一切串聯起來?

此時,植物這個詞本能的進入她的腦海裡。

從小到大,茹萍就喜歡植物,聞到它們的氣味才感到一種踏實幸福,也許更像是她身體的一部分,自然而然的存在著。

畢業後,她沒有留在北京,而是來到廈門,創立「一朵工作室」。

在植物與手作之間,樂此不疲,想永遠留住植物的美好,除了繪畫和植物的保鮮技術是從專業老師那裡學來的,像攝影、修圖、各種手工技巧,全靠自學。「我也許不是應屆畢業生裡最有出息的那一個,但要努力做幸福感最高的那一群。」

也在這時,愛神悄悄降臨了,因為工作的關係,茹萍遇見了黑土。

黑土曾是個成績不好的學生,長大後逆襲成為高級程式設計師,而茹萍一直是學霸,現在是成為植物藝術家,愛畫畫 、愛攝影、愛所有美好的事物。

可偏偏這一對截然不同,相差7歲的他們,擦出了愛情火花,相戀3個月就結婚了。

婚後,黑土帶茹萍回到老家漳州詔安,青山環翠,四面環水,聞著花香草香,茹萍興奮的說:「就在這安家吧!」

比起城市的快節奏和壓力,她更喜歡這裡:生活的放鬆與否,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黑土雖然不懂浪漫,但他支持茹萍所選擇的一切,倆人一拍即合租下這片荒地。

因為預算有限,他們開始親自動手蓋房,從0打起地基。

砌磚、刷牆、還學著鋪水泥,倆人一邊學習一邊摸索,既是瓦工、木工,還是設計師、工程師。

用竹子來做籬笆牆,用碎石鋪地,用撿來的樹枝製作傢具,上百盆植物來當裝飾。

歷經6個月,花費6萬人民幣(約新台幣25萬多元),這個約24坪大的鐵皮白房子終於建成了,即使「冬冷夏熱」,一下雨就嘩嘩作響,聲音非常吵。

但好在屋裡足夠明亮、美好。

茹萍最喜歡自己的工作台,這裡被一大片綠植圍繞,陽光灑進繪畫桌,光影斑駁,時光都變慢了。

還有乾燥花房,植物花草經過乾燥處理後都保持著美麗的樣子,別有一番復古味道。

在60坪大的院子裡,茹萍親手栽下幾十個品種的植物,讓家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用她的話講,「感覺自己提前過上了退休生活」。

夫妻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睜眼便是滿眼綠色,茹萍專心搞植物創作,另一邊黑土則遠端辦公,每天都按照自己的心願去生活。

原本以為就這樣會過一輩子,萬萬沒想到,2016年因為一篇文章《90後美女隱居,6萬人民幣改造90坪家園》讓茹萍紅遍大陸。

甚至很多遊客還尋到他們的鐵皮房,在門口各種張望,以為是對外開放的民宿。

那時,她並不想紅,還特意叮囑朋友在網路上不要標記她。

但就算這樣,也蓋不住茹萍的光芒,「一朵」很快被大家熟知,她的作品登上了湖南衛視《天天向上》,野獸派、無印良品也開始找她合作。

現在回想起來,茹萍還說:「這樣的曝光,一陣風吹了就過了。」

但她內心更堅定自己要做的事,不斷探索植物與生活結合的無限可能,想讓更多的人了解並感受自然之美。

2017年底,茹萍和黑土的生活再次被「打亂」,從二人世界變成了三口之家,有了兒子小土豆。

顯然,24坪大的鐵皮房已經不夠住了,茹萍希望把工作和生活徹底分開,當然也是為了給兒子更大的活動空間。

於是,他們花86萬在旁邊又建起了60坪鐵皮房。

同樣,茹萍把自己的「小森林」搬回了家,每天置身於大自然之中,睜眼是滿眼綠色,連呼吸都是草香,這種感覺太美妙了。

房屋整體劃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是公共空間,另一個是私密空間。內部沒有牆,是直接用植物或櫃子做隔斷,顯得更寬敞、隨性。

先說公共空間,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這個高6公尺的書牆,裡面擺放著茹萍的植物作品、各類書籍,還有孩子的繪本。

緊挨著書架的則是工作區,一張超大的木桌,能滿足夫妻倆共同工作,一轉身就能拿到資料,動線更加合理方便。

公共區域的另一側是,會客區和孩子的活動區。

會客區的布局很簡單,灰色的布藝沙發,搭配一張長桌,長桌的中間原本有條裂縫,茹萍就「因地制宜」,利用苔蘚、乾花、珊瑚和各種植物創作出一個永生植物小園林。

土豆特別喜歡在這裡玩耍,拿著自己的大吊車,在「園林」邊依次排列整齊,像是還原綠化帶和停車場。

沙發對面是一排老舊的格子櫃,毫無修飾的紋理完全融入到綠植背景之中,成為一個天然的溫室,在這裡待著就會感覺神清氣爽。

不止是這裡,幾乎每個角落都布滿綠植,每天他們被參天大樹植物擁簇,像是在森林裡穿梭,自在慵懶。

穿過會客區,來到開放式廚房,原木傢具+白色牆面從客廳一直延續到廚房,樣式簡約,也增加了空間的統一性。

對於廚房收納來說,隔板是家裡的收納空間神器,能放置許多常用的瓶瓶罐罐,也不會讓牆面顯得擁擠凌亂。

掛桿、壁掛磁鐵適合收納廚具、刀具,兼具晾乾功能,乾淨又衛生。

接下來是私密空間,就在這面巨大的書牆後面,藏著夫妻倆的臥室和衣帽間。

沒有多餘的裝飾,依舊是白牆搭配原木傢具,但不同的是,多了一些植物標本作品,每個細節都賦予空間滄桑韻味。(ps:綠色植物在白天會釋放出氧氣,而在夜裡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放在卧室的綠植不宜過多。)

想像一下,在這樣的房子醒來,陽光灑在綠植上,每一口呼吸,都充滿著清新自然的味道。

走出門沒有水泥森林,沒有擁擠人群,沒有壓力焦慮,只有在大自然中放鬆自由的舒適感。

在很多人看來,茹萍在過著隱居生活,但她自己並不這麼認為,「我只是在選擇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居住環境和工作方式而已,也絕不是放棄一切歸隱山林的人。」

的確,他們住的鐵皮房離縣城開車只有10分鐘,網路通暢,快遞也很方便,選擇在隔絕喧囂的鄉下,可以從大自然中吸取能量和靈感,內心會變得安然祥和,更容易專注於創作。

正如茹萍說的:「人生的意義就是把重複的瑣碎事情刪除掉,儘可能把時間留下來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生活在鄉野,沒有圈子,沒有同行交流,沒有流派,更沒有拘束。

所以,茹萍對於作品,可以說是隨心所欲,喜歡什麼就做什麼,她稱自己為「植物拾荒者」。

靈感也許是山上尋到的一片葉子,也可能是路邊和院子裡偶然發現的野花野果,這些別人看不見的,她都能當寶貝一樣網羅回來,做成首飾、裝飾畫、擴香器,甚至一盞玻璃杯。

從院子裡撿到的枯葉,經過茹萍的巧手,變成一隻活靈活現的可愛烏龜;

我們常吃的玉米,也被她變成了黃色的花心,外面用玉米葉子做成大花瓣,成為一朵盛開的百合。

路邊撿到的石頭,塗上顏料畫一片葉子,成為最美的擺件。

讓人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茹萍送給母親和自己的這幅植物畫《森林盒子·島嶼》。

也正是因為小土豆的到來,讓茹萍重新審視親子關係。

很多父母都是盡最大努力,或是犧牲自己來培養孩子,可最後的結局都是:曾經依賴你的孩子會離開,甚至兩代人之間的代溝會越來越深。

茹萍把對孩子的期許和忐忑融入進這幅《森林盒子·島嶼》裡:

母鯨魚一路保護著小鯨魚慢慢長大,也在不斷教會小鯨魚熱愛這片海洋,她知道,小鯨魚終將長大終將游往更寬廣的海域,去建立自己的島嶼。但是他會努力保留身上島嶼的模樣,這樣無論什麼時候小鯨魚要回家,都能找得到她。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愛都是以相聚為目的,而只有父母給孩子的愛,是為了讓孩子走得更遠。

後來,茹萍因為小土豆,在植物手作上有了新的靈感。

比如《family zoo》系列,分別為長頸鹿、企鵝、貓頭鷹、兔子、樹懶、麋鹿、奶牛、鴕鳥。用各種植物、果實製作出一幅幅愛不釋手的手作畫,也成為送給孩子的第一份禮物。

茹萍希望他能明白:我們從出生起就與眾不同,也會遇到更多與眾不同的人。但我們總有些共同的感動彼此的東西,讓我們願意因為這些感動,而生活在一起。

隨便去翻下茹萍的頁面,雖然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日常,卻是屬於他們彼此的感動。

小土豆最喜歡玩水,從夏天到秋天,從一個碗到還幾個盆,從桌上到長凳,每次都會玩上1個多小時,茹萍也能偷閒看本書,擺弄下花草。

除了玩水,小土豆喜歡收藏各種小車,茹萍和黑土只花60塊錢人民幣(約新台幣259元),把這些紙桶黏在一起,給兒子搭個專屬車庫。

當然,這個小傢伙不止是玩,他已經幫媽媽做起了家務,有客人來家中時,孩子還學著茹萍的樣子烹茶。

他還變成一位「甜湯師傅」,洗點花生,給媽媽爸爸做碗好喝的花生湯。

其實小土豆的到來,讓她原本規律的生活變得不可控,工作和孩子都不想放棄,只能不斷想辦法找到一種平衡,比如工作穩定點,孩子大一點上幼兒園,這些小改變,讓一家人的生活變得剛剛好。

看著他們的山野生活,很多人表示羨慕,也有人說「我想歸隱山林」這種話。

之前茹萍也說過,隱居只是一種選擇,並不代表安逸,有所得,也有所失。

因為院子荒廢很久,蚊蟲老鼠很多,一到夏天驅蚊藥每天都要用;鐵皮房的冬冷夏熱也非常難熬,只能靠除濕機,不然植物很容易發霉。

最後,你還得問自己,能不能耐得住寂寞。

五年來,茹萍從沒逛過街,去商場或展覽,路過時只是順便觀望一眼,更沒有追過一部劇。

其實生活並不總在別處,學會用雙手創造美好才是生活的本質。

所謂隱居,不是切斷所有慾望,而是回歸本心,選擇自己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不管你住在哪裡,就算房子是租來的,好好去過每一天,活在每一個當下就足夠了!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