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文藝女神」!26歲最紅時「嫁人生子隱退」 45歲熒屏翻紅:背後的男人大有來頭
伍仕賢比龔蓓苾大3歲,他的父親是美國人,母親是中國人。伍仕賢講了一口流利的中文,非常熟悉中國文化。
和龔蓓苾相識時,伍仕賢已經從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是一名才華出眾的青年導演。
那天龔蓓苾陪同朋友一起參加的聚會,正是伍仕賢23歲的生日會。
初相識的兩個人,並沒有很快來電。因為當時伍仕賢在室內戴著副墨鏡,龔蓓苾感覺這個人挺愛「裝」的。
當伍仕賢摘下墨鏡后,龔蓓苾不禁內心一動,那雙眼睛如此清澈、單純,像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
回憶當年的相識相戀,龔蓓苾感嘆:談不上一見鍾情,就感覺兩個人很談得來。聚會結束后,就互相留了聯繫方式,成了不錯的朋友。
雖然是演偶像劇出身,但龔蓓苾和伍仕賢之間,並沒有發生偶像劇里的浪漫場景,反倒是細水長流、日久生情。
Advertisements
認識兩年後,兩人才確立了戀愛關係。
不得不說,龔蓓苾和伍仕賢是一對璧人。兩人年貌相當,一個是導演,一個是演員,彼此間很有共同語言。
Advertisements
戀愛總是甜蜜的,伍仕賢一有空閑便帶著龔蓓苾在衚衕里閑逛,了解中國傳統風俗文化。
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這對小情侶的身影。
在龔蓓苾眼中,伍仕賢耿直又可愛。
有一次,龔蓓苾帶伍仕賢回泉州老家,當他一連吃了幾天泉州菜后,忍不住悄悄對龔蓓苾說:讓我吃一頓披薩吧!我受不了了!
委屈巴巴的樣子,逗得龔蓓苾哈哈大笑。
2004年,兩人相戀4年後,在親友的祝福中步入了婚姻殿堂。
Advertisements
那一年,龔蓓苾才26歲,正是一個女演員最好的年華。
粉絲們都認為,作為偶像劇演員出身的她,晚一些結婚會更好。
可龔蓓苾並不這樣想,在她看來,這世間最美的事情,莫過於在最美的年華,遇到那個對的人。
既然遇到了,那就嫁了吧!
03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人生總會有取捨
事實上,愛情並沒有影響事業,而是一起開花結果。
在談戀愛期間,龔蓓苾和伍仕賢就有過多次合作。
2001年,龔蓓苾在伍仕賢的電影《車四十四》中飾演女主角。
Advertisements
這部影片獲得了巨大成功,在各大電影節斬獲了不少獎項。
借著這股東風,伍仕賢再度和龔蓓苾合作,並邀請李冰冰、夏雨加入,拍攝了電影《獨自等待》。
Advertisements
這部影片同樣成績斐然,不僅獲得金雞獎三項大獎提名,還賣出了國際版權。
憑藉這兩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伍仕賢被媒體譽為中國最有價值的新銳導演之一。
當時,兩人已經結婚。在丈夫的助力下,龔蓓苾再次迎來了事業巔峰。
很快,好萊塢注意到了龔蓓苾獨特的氣質和精湛的演技,向她伸出了橄欖枝。
與好萊塢成功簽約后,龔蓓苾開始走向國際影壇,前往美國進行為期兩年的特訓。
Advertisements
特訓結束后沒多久,龔蓓苾選擇了回國發展,陸續接拍了幾部作品,反響都不錯。就在龔蓓苾準備在演藝圈大展拳腳時,發現自己懷孕了。
那一年,她34歲。
小生命的到來,令夫妻倆欣喜萬分。沒有絲毫猶豫,龔蓓苾果斷放下手頭所有工作,專心養胎。伍仕賢也放緩工作節奏,盡量多在家陪伴妻子。
Advertisements
2012年,一個健康漂亮的小男孩出生了。
生下兒子后,龔蓓苾更忙碌了。
為了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打理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她漸漸淡出觀眾視野,連續幾年,都處於「半隱退」狀態。
其實以他們的條件,完全可以請老人或保姆來照顧孩子。
但龔蓓苾並不想這麼做,她深知任何人都取代不了母親。她想親自照顧孩子,陪伴孩子長大,不錯過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重要時刻。
伍仕賢很贊成她的想法,給予龔蓓苾最大的支持。他平時盡量少應酬、少出差,和龔蓓苾一起照顧孩子。
在夫妻倆的共同努力下,兒子聰明帥氣,心態陽光。
隨著兒子漸漸長大,龔蓓苾有了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
熱愛表演的她,開始回歸演藝圈。此時,已到中年的她出演的大多是配角。
在《我不是葯神》中,她是徐崢的前妻,現實而又真實;《秦時明月》中,她是美艷絕倫、性格高冷的雪女;《幻城》中,她又是端莊典雅的冰族王后。
角色雖小,但每一次出現,都令人驚艷。
儘管一直沒有出演女主角的機會,但龔蓓苾的心態相當好,她笑道: 一部好的作品是由多個角色合力打造的,只有小人物,沒有小角色。只要有需要,我會一直演下去。
沉浸在幸福婚姻中的龔蓓苾,事業上並沒有太大的野心。
在她看來,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有貼心的丈夫,可愛的兒子,這已經是上天對自己的偏愛了。
作為女演員,事業黃金期相對比較短暫,結婚生子、撫育孩子必然會影響到事業發展。
如果錯過最重要的幾年,可能會徹底失去大紅大紫的機會。
而龔蓓苾卻在最好的年華,選擇了婚姻和家庭,選擇陪伴孩子長大。
當觀眾為龔蓓苾惋惜時,她卻看得很開,坦言:不後悔當初的選擇,和事業相比,家庭和孩子對她來說更加重要。
人生海海,我們每個人想要的總是太多,但事實上人生必須有所取捨。
選擇想要的,接納失去的。
而且要相信,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外一種形式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