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大暑忌3事,一年病不沾」!大暑節氣,最忌諱哪3件事?

  • 2024-07-19 17:38

大暑,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位於夏季的第六個節氣,通常在每年公曆的7月22日至24日之間,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大暑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古代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這是古代曆法中的一部分,用來指導農事活動。古人通過觀察天文現象和自然界的生物變化,總結出了一套與季節變換相適應的農業生產和生活規律。

由於大暑期間氣溫極高,人們發展出了一系列防暑降溫的習俗。比如,喝涼茶、綠豆湯,吃西瓜等清涼食品,這些都有助於消暑解渴。在某些地區,還有製作冰鎮飲品的傳統,如冰糖雪梨、酸梅湯等,既美味又解暑。

大暑不僅體現在農業生產與生活習慣上,還深深植根於文學與藝術之中。許多詩詞歌賦描繪了夏日的炎熱景象,以及人們如何應對酷暑的生活智慧。例如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大暑六月中》:「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雖然並非直接描寫大暑,但其意境卻能讓人聯想到夏夜的清涼與寧靜。

大暑時節,中醫理論認為人體容易受到濕熱之邪的影響,因此提倡適當調整飲食,多吃清淡、富含水分的食物,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舒暢,以達到調和陰陽、預防疾病的目的。民間自古就有俗語講:「大暑忌3事,一年病不沾」,大暑節氣,最忌諱哪3件事?

1. 忌晨練:在大暑時節,早晨的空氣濕度大,且氣溫已經開始升高,此時進行劇烈運動,可能會加重身體的濕熱感,導致體內濕氣過重,影響健康。建議選擇較為涼爽的時段進行適度鍛煉,如傍晚時分。

2. 忌貪涼:儘管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中醫理論認為此時人體的毛孔張開,如果過度貪涼,如長時間待在空調房內、直接對著風扇吹、飲用大量冷飲等,都可能使寒氣侵入體內,損害陽氣,引發感冒、關節疼痛等問題。

3. 忌大喜大悲:大暑時節,氣候悶熱,容易使人情緒波動,過於激動或者悲傷都不利於心神的調養。情緒的劇烈變化會影響心臟的功能,中醫認為「心主神明」,保持心態平和對於維護身體健康尤為重要。

除了上述三點,其他常見的大暑養生忌諱還包括避免陽光直射、忌飲食不潔、忌冷水洗澡、忌高強度運動、忌大量飲水、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等。在大暑期間,適宜的做法包括保持室內通風、穿著透氣的衣物、多喝溫開水、適量食用清熱解暑的食物,如綠豆、西瓜、苦瓜等,並且要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過度勞累。

大暑節氣,炎炎夏日的頂峰,此時養生飲食顯得尤為重要。首推的便是綠豆,性寒味甘,清熱解毒、消暑利尿,一碗綠豆湯或綠豆粥,便能帶來絲絲涼意,驅散體內的燥熱。

鴨肉,性涼而滋陰,富含蛋白質,與蓮藕、冬瓜等搭配燉煮,不僅能夠消暑,還能滋養身體,尤其適合大暑時節食慾不佳、體質虛弱之人。

薏米,微寒而健脾,是祛濕良品,常食薏米粥,能有效緩解夏季濕熱引起的不適。

清涼的茶水,如綠茶、菊花茶,不僅解渴,更能補充隨汗液流失的鉀離子,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運作;而黃瓜、西瓜等含水量極高的果蔬,則是補水解暑的佳選,其中西瓜更被譽為「天然的電解質飲料」,其甜美的汁液能迅速補充流失的水分。

苦瓜,雖味苦,卻有清熱解毒、降血糖的奇效,適量食用能有效去除體內積熱,促進食慾。

在大暑時節,合理選擇這些食材,不僅能夠幫助身體適應高溫環境,還能促進健康,提升生活質量。當然,養生之道在於平衡,即便是清涼解暑的食物,也應適量食用,以免過度寒涼傷及脾胃。通過飲食的調節,配合適當的休息和運動,方能在酷暑中保持一份清涼與活力。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