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怎麼了!名校才子當年「棄麻省理工百萬獎學金」堅持出家 8年後近況曝光「一心為世人奉獻」
可是,難道寺院就給他帶來精神的安寧了嗎?
Advertisements
他翻譯了多部經書,最後竟然被師父學誠法師霸佔了署名。
上山八年的他,最終決定下山。
Advertisements
為了渡人苦難,他在2015年研習了心理學,試圖將心理學與佛學融合起來,如今正好派上了用場。
Advertisements
只是,渡人苦難談何容易。曾有網友評價道:「看到柳智宇,我想到一個人——李叔同,也就是弘一法師。他是藝術上的天才,在藝術上的造詣無一不通,無一不精。」
Advertisements
再者,他出家時已經39歲,歷經人世浮華與滄桑,真有看破紅塵的味道。
李叔同的學生豐子愷說:「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弘一法師早年對母盡孝,對妻子盡愛,安住在第一層中。中年專心研究學術,便是遷居二層了。強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滿足於二層樓,於是爬上三層樓去,做和尚,修凈土,研戒律,這是當然的事。毫不足怪的。」
柳智宇還沒有踏入社會,人生履歷也不豐富,自己還在迷茫之中,焉能參透世俗和人生?
Advertisements
關於柳智宇出家,歷來有不同的見解。
有些人直接指出,這是北大的嚴重失誤,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悲哀。不缺少修為高深的僧人,缺的是亞裡士多德、牛頓這樣的科學巨人。
高等學府是培養國家棟樑的地方,是為了讓你在入世後有一番作為。而不是讓你消極避世,最終跑到寺院出家。
Advertisements
出家是個體對於生命的探索,與其他東西統統無關。柳智宇掙脫了俗世的各種束縛,不該用功利主義去評價他。
大浪滔滔,月明皎皎。古往今來,是非功過總是難以評說。即使天上有神仙,也無法左右區區凡人的意志。
Advertisements
這是他中學時的作文,小小年紀卻心懷大愛。即使後來理想破滅,下山的他依舊想渡人苦難。
林清玄曾說:「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離去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可以看出,柳智宇從未失去想飛的心,想要達到無我的境界,不計較任何利益的問題。
但是,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他的理想恐怕很難實現了。
這些智力超群的人,從小就在學業一帆風順,讓別人可望而不可及。
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下,能上清北的學霸,就披上了成功者的光環。
但就把成績拋開,他們恐怕也是普通人,也會有面對社會的迷茫困惑。
於是,他們想找到解決的辦法。找個世外桃源,規避風雨,得到心靈的解脫。
但是他們真的就可以超脫了嗎?
其實,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今社會恐怕也很難有真正的凈土了。
在龍泉寺的柳智宇看到佛門的是非時,才真正明白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8年後,他最終還是歸於塵世,也要為以後的生存奔波了。
教育的本質,在於提升自己的認識,在外界與自己的心靈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面對現實的殘酷,又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而我們教育恰恰忽視了這點。
誰都要經歷人生的磨礪,這與智商和分數無關。
也許,柳智宇的經歷,能讓有些老師和父母反思一下:「在看重成績的同時,也應重視孩子的內心。」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