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10年愛上富家千金!歸國前他忍痛揮別摯愛,與原配相守65年 悲嘆:我不配愛她

直到二戰結束後,季羨林在德國整整呆了十年。對祖國和親人的思念,讓他迫不及待地要返回祖國。


Advertisements

1946年,季羨林婉拒了前往英國劍橋大學任教的機會,輾轉踏上了回國的歸程。

回國後,經陳寅恪的推薦,季羨林進入北京大學創建東方語言系,任系主任。

從此,他一如既往,孜孜不倦地專註於學術和教研。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被打倒,受盡折磨,他曾一度想自殺,剛想付諸行動卻被上門的造反派抓走。他突然想開:人的忍耐力是無限的。從此,他每天將一句梵文詩抄在小紙條上,趁沒人時,取出翻譯。十年浩劫結束,他整理譯稿,這就是總共七章、有24000對對句的史詩級著作《羅摩衍那》。

季羨林是一個真正的學者,他決心做一件事情,必將窮盡其力,盡善盡美地去完成,他的為人以及做學問,一向都是抱著高度負責任的態度。他留給我們的,就是這樣寶貴的精神財產。

Advertisements

季羨林一生學術成果豐碩,為人處世被人稱道。面對世人的讚美,他只是謙虛地說:「我這一輩子,只一個勤字而已。」

圖 | 1936年,季羨林(左)與同學在德國

Advertisements


三、情重而高潔

季羨林18歲結婚,妻子比他還要年長4歲。兩人的結合,完全是奉了父母之命。季家到了季羨林的父親和叔父這一代,人丁稀落,季羨林作為家裡唯一的男孩,早早要承擔起傳宗接代的任務。

妻子彭德華只有小學文化,夫妻二人並無共同語言,愛情更是無從談起。

但彭德華身上的美德令季羨林很欣賞。他說妻子:「上對公婆,她真正盡到了孝道;下對子女,她真正做到了慈母應做的一切;中對丈夫,她絕對忠誠,絕對服從,絕對愛護。她是一個極為難得的孝順媳婦、賢妻良母。」

季羨林在德國十年不歸,是妻子和嬸母在兵荒馬亂中,勉強支撐著一個破敗的家。

圖 | 夫人彭德華

Advertisements


在德國的十年,季羨林因為論文要列印,和季羨林同住一條街上的邁耶家成了季羨林常常要去的地方。邁耶家有個如花似玉的大女兒伊姆加德,她有一台打字機。伊姆加德很喜歡這個來自中國的青年才俊,每次季羨林帶著長長的修改得很亂的草稿去找她,她總是很樂意地幫助季羨林列印出來。

在哥廷根,季羨林的論文稿都是伊姆加德幫忙列印出來的,列印時,季羨林就坐在伊姆加德身旁。面對美麗的少女,季羨林很是動心,而伊姆加德更是如此。伊姆加德多次挽留季羨林留在德國,但季羨林想著祖國,加上身上還有沉重的負擔,他只能拒絕的伊姆加德。他在日記中寫道 :「我真有點捨不得離開她。但又有什麼辦法?像我這樣一個人不配愛她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孩子。」

回國後的季羨林和妻子度過了漫長的65年,在這65年裡,他和妻子相敬如賓,從來沒有紅過臉。

Advertisements

雖然沒有愛情,但季羨林忠於自己的責任,一如他對學問的態度。

圖 | 季羨林與夫人晚年合影


Advertisements

1983年,季羨林再次回到德國哥廷根拜訪舊人,他專程去打聽了伊姆加德小姐,然後在伊姆家德的家門口,給他開門的一位中年婦女客氣地告訴他,她並不認識伊姆加德。季羨林熱淚盈眶地離開了。

然而,就在十年後,香港電視台的一位女導演在拍攝季羨林的傳記片時,專程來到德國打聽伊姆加德的下落,就在十年前季羨林重訪的那間房子,導演卻意外地見到了伊姆加德本人。

女導演激動地問伊姆加德:「還記得60多年前那個中國留學生季羨林嗎?」 伊姆加德遲疑片刻後,眼淚潺潺而落:「是羨林·季吧?我們都這麼叫他。我一直在等他的消息,他還好嗎?」當得知季羨林尚在人間,而且還是中國德高望重的學者時,伊姆加德欣慰地笑了:「我知道的,他一直就這麼優秀。」

Advertisements

季羨林離開哥廷根後,伊姆加德就一直在等待他回來,終身未嫁。而十年前季羨林重返哥廷根時,伊姆加德就住在原來的房間,只是給季羨林開門的新租戶不認識她。兩人就這樣陰差陽錯地再次錯過了。

圖 | 昔日戀人伊姆加德


90歲生日那天,老人收到了伊姆加德從哥廷根寄來的一張照片,看著照片裡滿頭白髮的伊姆加德。季羨林百感交集。

只是一場從未開始的愛戀,卻讓伊姆加德堅守了一生。而彼時的季羨林,有家國的夢想,有小家的責任,愛情對他來說,太過於奢侈。在責任與浪漫自由中間,季羨林選擇的是責任。他這一輩子,最看重的,就是責任。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