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位陌生人合租「302坪老院」過得像退休養老 院內應有盡有「下班後喝茶聊天」生活好愜意
11個陌生人在此相聚,為冷清的老舊院落帶來了嶄新的氣象!在享有「大陸博物館小鎮」之稱的安仁,吸引了一大波藝術家、文創者在這裡紮根。
天福街148號的院子裡,就住著這樣一批創業者,他們從天南海北趕來,靠著相似的熱血和理想,把工作和生活安放在了這裡。
20歲出頭的00後姑娘依依在這邊開花店,在讀研究所的學生在這開染坊,樂團的吉他手在這裡當木工,一肚子人生智慧的60歲老大爺在此看門,過去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在這裡開起了咖啡館、餐廳......
白天,大家經營著各自的店鋪,到了晚上,就一起聚到小食堂吃飯,店鋪歇業後,再跑去喝上一杯精釀,唱唱歌、聊聊天,直至明月高懸才各自散去。
各種有趣的工坊在這自由生長,曾經有故事的人也有了新的詩和遠方:不較勁、不按部就班、浪漫且隨性的活著。
事實上,天福美院不是他們的第一個根據地。
沒搬到這裡之前,他們在安仁樹人街的「民藝傳習館」住過幾年。那是位於街口的一個四方大院,院子裡住的也全是各行各業的人:篆刻、釀造、染布、燒陶......
雖然也賺不到什麼錢,但大家心態都很好,憑藉著各自強大的本事,也將院子生活過的小有名氣。
鼎盛時期,像民藝嘉年華、北京設計週都是在那舉辦的。直到現在,網路上推薦的「不出名但很棒的地方」,它依舊位列榜首。
然而,輝煌時期很快過去,沒多久傳習館就陷入了經營困難期。不少人開始入不敷出,迫於生計,一波人只能選擇離開。
直到2017年,院子被開發商徵用,還在堅守的最後一批人也不得不另尋他處。
也就是這次變故,讓他們遇到了天福美院。
看門的王大爺,開染坊的小曼、佳偉,故市商店的馬桑,是住進這裡的最早一批人。也是因為他們,這座蕭條的院落,才慢慢有了人氣。
雖然這並不是個多理想的院子,但原有的建築痕跡得到了很好的保留,韻味還在。
所以搬進來後,他們沒有第一時間在改造上大動干戈。除非有特別好的裝修想法,才會去修繕一番,大多數時候,只是通過裝個門窗、掛個布簾稍微裝點一下。
直到今年,疫情爆發,大家困在院子裡哪兒也去不了,這才有了時間好好研究。
在原有的基礎上,他們將院子砸了幾堵牆、開墾、擴充,面積擴大了一倍不止,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天福美院。
越過歪脖子樹,穿過狹窄走道,掀開門簾,這個302.5坪的院子就赫然出現在眼前了。
跟外面的熙熙攘攘不同,這裡就像個遺世獨立的烏托邦,浪漫又自在。
遠近聞名的青紅染,就位於院子入口處。一排日式風格的青瓦房,周圍種滿了錯落有致的花草樹木,閒園綠野,自然生長。
這家傳統染坊,以青、紅兩種色彩命名,慕名前來的人,除了可以體驗染坊,親自參與染色過程,還能走進它專屬的裁縫鋪,跟著20多年的老裁縫一起,縫縫補補、訂製新衣。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青紅染也完全遵循大自然的節奏,所以冬天的染缸會休缸,就像人一樣需要休息。
自然生長,不強求,凡事都它自己的時間。
青紅染對面的老式紅磚建築,就是故市商店。
這家店是馬桑開的。它有一個頗具情懷的寓意:故鄉的集市,再配上醒目的slongan:「小城也美好,何必去遠方」,每分鐘都能讓你找到留下的理由。
走進室內,完全是一副自然原始的景象。白色牆皮脫落,露出了紅磚的痕跡,倒也別有一番時光的溫度。
這樣一家店,賣什麼呢?
用主辦人馬桑的話就是:「販賣一切美好食物。」
有大山裡無添加、無污染的天然食材,也有自釀的特色花果酒,每款再贈送一個獨有的故事,撰寫人正是文藝青年馬桑。
喝幾杯聽故事,也足以撫慰人心。
馬桑把故鄉山水揉進了骨子裡,也希望把美好的小鎮生活通過美食裝進每個人的心裡。
後來,他又去恩施開了故市商店的分店,院子裡的店,便交給了小花打理。
受這種氣氛影響,小花的男朋友好哥索性在旁邊開了家酒吧:木頭房子。
顧名思義,這是個純木質的空間,空間設計由王大爺操刀。暖黃的燈光潑下來,溫柔如畫。
除了賣精品,好哥和院子裡的人也會一起研究自釀方式,我去的時候運氣很好,趕上了他們新做出來的品種。
第一口下去,綿密的泡沫帶著醇厚的咖啡香,隨之而來的是麥芽的香氣,口感豐富且有層次。
總之,這裡的包容性極強,無論你是想看書獨處,還是喝酒聽音樂,都能找到可以容身的小角落,自在的浪費時間。
既然說到木頭,就不得不提院裡的另一位達人小武哥了。
小武哥是個木匠,最開始的店開在三聖鄉,2017年因為發展,需要更大更寬敞的地方,只好另尋他處。
之後便被王大爺和馬桑的「我們這裡地大、租金便宜」給說服了。於是,院子裡便有了這家可以定製全屋家居的木工坊。
這間工坊裡,大到傢具陳設,小到牆面裝飾,都是小武哥親手打造的。一台機器、一屋子木頭、一個達人,一室寧靜,手作獨有的聲音最好聽。
如果運氣好的話,還能碰上小武哥的手作體驗課。
木頭成型的過程,必然是一場樂趣和才華的奇妙碰撞。
走到院子盡頭,是一個包裹在花徑裡的四方小院。這是一家只有4間客房的民宿,青磚外牆、木樑柱、拱形門洞,古建築該有的痕跡一一呈現。
有趣的是,這家民宿也是由小武哥和妻子阿吉一起打理的,雖說只有4間客房,小武哥也把自己的才華發揮的淋漓盡致。
屋內的全部家居,都是他親手製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裡算得上是他木工坊的空間展示。
有花香、有木質、有手工藝,所以大家都說:「住進四方小院,就如同住進了滿是花香的舊時光裡」。
看到這,也許會有人說:「美則美,但生活哪有描述的這麼美。」
當然沒有。
沒開染坊之前,小曼是個從大學畢業就開始迷茫的小女生,不想當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又不知道幹什麼。
於是休學一年,用打工賺的錢去了趟她所知道的以慢生活聞名的地方,昆明、麗江、大理、香格里拉、成都,結識了很多各行各業的好手,也接觸到了草木染。
後來便去貴州侗寨學習,又跑到杭州一個種茶的村子裡打工,一邊教畫畫一邊做自己喜歡的事,之後才確定了自己未來的方向:遊學草木染技藝。
還有青紅染現在的主辦人之一佳偉,他是小曼的學生,也是10年的好友。大學期間,佳偉會利用寒暑假,經常來青紅染小住,並逐漸地被傳統手藝和院落生活吸引,決定留在這裡,和小曼一起主理青紅染。
在小曼懷孕生子的一年裡,還在讀研究生的他便扛起重擔,將青紅染打理得有聲有色。
用小曼的話來說就是,「佳偉是我在地球上認識的小王子!」
王大爺也一樣,之前他在三聖鄉做民藝院落,當時安仁古鎮要開發,負責策劃的他跟老闆一起來考察,一來二去,認識了小曼。
那時候,小曼每天10點準時去找他喝茶聊天,邀請他加入院子生活。
在這種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他才決定辭去工作,換一種活法,留在這裡一邊當個看門不老大爺,一邊經營一間篆刻工坊,再偶爾噹噹大家的精神導師。
包括馬桑的故市商店,為什麼聽著與眾不同,那是因為這家店是他幾次創業經歷的縮影。
第一次是創辦「山貨集」,賣山貨做電商,在這個過程中,又發現了釀造市場,便開始琢磨親自釀造,並寫下了一個個充滿情懷的故事。
真實的經歷,才讓「販賣」變得更有人情味。
做過設計師和城市工程師,還是樂團「48V」的吉他手,工作時賺的錢就會投在做音樂里,還辭職做了幾年職業樂手與錄音室人員,在玉林街和朋友開了家店。
但長時間的熬夜,讓他覺得身體和精神都有些吃不消,便和夫人阿吉商量過後,找了個院子做手工木作,修身養性。
生活未必一開始就保有美感,迷茫、失敗、枯燥、焦慮都是必然,但總會有那麼一瞬間,一種可能性,能將原本的一切,打碎重建。
這才是我認為的這群人真正的迷人之處。
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故事和院子魅力,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這裡紮根。
小花和好哥,在工作壓力最大、生活無比焦慮的時候,認識了馬桑,而後便辭了職,從武漢奔赴到了這裡。
蘭州妹子釘釘和20歲的依依也一樣。
當過攝影師和記者的釘釘,在這裡開了家「我樂苦多咖啡店」,店內陳設是小武哥幫她做的。
因為熱愛咖啡,所以下定決心要做出最好喝的咖啡。
20歲出頭的依依,則是不想過朝九晚五的生活,便開了這家花店,提前過上了侍花弄草的養老生活。
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認清自己做自己。
每個來到這裡的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都在重建自己想要的生活,也許過程並不容易,但看得見目標和憧憬的苦,談不上真正的苦。
也就是因為享受大於煎熬,所以我們才覺得他們的日子美的不切實際。
但這種美,能持續多久呢?
沒人知道。
天福美院是租來的,且租期只有5、6年。不過面對這種「可能會失去」,院子裡的人又看得非常淡。
「院子本身就是由各自獨立的個體組成的整體,發展方向會隨著大家每個人的發展方向而變化,它不會被外在的形態所捆綁,每個工坊自然生長,一切的呈現都是自然而然的積累產生的。」
對他們而言,在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人在,一切就在。
就像最早的民藝傳習館,有人選擇了退出,但也有更多人想要加入進來。如今的天福美院也一樣。
大地和聲livehouse、美院藝文小劇場、天福美院主展廳、微醺梅酒書店、民藝品買手店、山川情意農創館、街坊新鄰喫茶處……隨著美院的蓬勃生長,這些有趣的工坊和有故事的手藝人,仍在陸續補充新鮮的血液。
就算將來,美院沒有了,也會因為這群人,有一個新的院子,繼續譜寫未完待續的可能性。
所以當下,他們很少患得患失,而是盡可能的把當下過到極致。
馬桑說:
「我們的野心不算小,想讓整條街都紅起來。」
參觀的人很多,安家的人也不少。
就算沒人知道它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子,但總有人看過:一群心懷熱忱和理想的人,認真的選擇了一段自由、隨性而堅定的生活。
一身朝氣,滿院星河。雖然日子相當平淡,但大家相聚的日子是最幸福的時刻!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