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過「小年」!祭灶有講究:牢記「1忌,2吃,做3事」 祛除霉運迎新年
臘月二十三,中國北方大部分地方開始「過小年」,因這天的主要民俗活動是祭拜灶神、送灶神上天宮,故而小年這天也被稱為「祭灶日」。到了小年人們也開始忙碌起來,大街上張燈結綵,時不時的煙花炮竹聲,賣年貨的生意興隆,這一切都在告訴人們新年快到了。

小年可能是傳統民俗節日中「最不規矩」的一個,因為各地風俗習慣不同,過小年的日期也有差異,北方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人則認為臘月二十四是小年。
關於小年的日期,民間還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俗語,但不論是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四,亦或者是臘月二十五,都是當地流傳下來經久不衰的傳統,而且小年作為臘月中比較重要的節日,與日期一同傳承下來的還有一些老傳統習俗和禁忌。

那麼小年祭灶有什麼講究呢?牢記「1忌、2吃、做3事」,遵循傳統,送灶神接好運。
1忌——忌女子祭灶
祭灶是小年這天的傳統習俗之一,所謂的祭灶就是祭拜灶神。人們信仰灶神是源於最初對火的敬仰與崇拜,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相傳在小年夜,負責掌管各家各戶灶火飲食的灶王爺,依照傳統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彙報所負責這一家一年中所行的善惡之事,然後玉帝會按照灶王爺的彙報內容,對這一家或賞或罰,可以說是灶王爺決定著一家新年的吉凶禍福,因此人們對灶王爺十分敬重。
在古代人們為了讓灶王爺上天宮後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為自家美言幾句,會在小年這天的傍晚,在灶王爺的畫像前擺上香案,放上糖果、水果、美酒等供奉灶王爺,等到灶王爺酒足飯飽之後,在自家大門外放上一掛鞭炮以此表示恭送灶王爺上天復命,人們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收買」灶王爺,祈求灶王爺能上天言好事。
在古代人們相當重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儀式,也有頗多講究。俗話說「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所謂的「男兒酌獻女兒避」,講的就是在小年祭灶的時候,女子要迴避,讓家裡的主事男子祭拜灶王爺。
古人之所以有這樣的講究,原因有二,一是人們認為掌管灶火的灶神屬火,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火又屬陽, 而柔弱的女子屬陰,為了不衝撞灶王爺講究男子來祭拜灶王爺。二是相傳灶王爺是一位年輕俊俏的美男子,舊時人們講究男女有別,有男女授受不親的說法,為了避嫌只能由家中的男子來主持祭拜儀式,如果實在沒有辦法只能女子祭拜灶王爺的話,需要在祭拜的時候帶上斗笠遮住容貌,不讓神靈看到祭拜的人是女子,表示對灶王爺的尊重。
2吃——吃灶糖、吃餃子(年糕)
一、吃灶糖
民謠有「二十三,糖瓜粘」,在祭拜灶王爺的供品中糖瓜也是必不可少的。糖瓜也被稱為「灶糖」,用麥芽糖製成,有的地方還會在表面撒上芝麻,吃起來香甜可口,但略有些粘牙。人們利用「灶糖」香甜且粘牙的特點,將其作為祭拜灶王爺的供品,希望灶神吃了之後嘴巴變甜了或者被黏住了,向玉皇大帝復命時只能多說好話不說壞話,祈求新的一年家裡萬事順利、闔家團圓。
祭灶糖在送灶君上天後由家人分食,古人認為這樣能分沾福氣和健康,來年一家都能健康平安,這也正是俗語所講的「吃了祭灶果,腳骨健健過」的意義所在。
還有不少的地方在小年祭拜灶神時,會擺上芝麻球、油果、寸金糖、腳骨糖等,其目的與灶糖一樣都是為了讓灶王爺多言好事,久而久之小年吃灶糖就演變成了傳統習俗,併流傳了下來。
二、吃餃子或者吃年糕
餃子在北方人的心中是非一般的存在,逢年過節北方人的餐桌上必定有盤香噴噴的餃子,小年作為臘月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餃子也是不能少的。在過去人們生活比較貧苦一日三餐只有簡單的米面,而餃子有菜有肉,只有過年過節人們才會捨得煮上一鍋熱騰騰的餃子,供家人享用。
如今條件好了,北方家庭還是習慣包上一鍋鮮香的餃子來慶祝佳節,加上餃子形似元寶,飽含了富貴吉祥、恭喜發財的美好寓意,在臘月二十三小年這一天,和家人圍坐在一起享受餃子的美味,不僅解饞過癮,還代表著新的一年財運亨通、升官發財。
俗話說「南米北面」,北方人愛吃餃子,南方人則習慣吃年糕。在小年這一天南方人會準備一些年糕,在祭拜完灶神之後與家人分食。百姓認為年糕有「年年高」的吉祥寓意,在小年吃年糕代表著年年高升、工作順利。
另外年糕香糯軟綿, 黏性也很強,在小年這一天人們也會將年糕擺上祭拜灶神的供桌,希望也能黏住灶王爺的嘴巴,多言好事不說壞事。
做三件事——掃塵土、貼窗花、燒掉灶王爺畫像
一、打掃塵土、辭舊迎新
小年的到來,也就預示著距離春節越來越近了,人們除了要準備年貨之外,也要記得打掃衛生。將家裡的裡裡外外都清理乾淨,像被褥、床單等拆掉換洗、撣去牆角的蜘蛛網和塵土,擦拭玻璃等,去除家裡積攢了一年的灰塵。
這種習俗在北方稱為「掃塵」,在南方被稱為「撣塵」,雖然在南北方的名稱不同,但都有美好的寓意,因為「塵」與「陳」同音,掃塵代表著除舊迎新,將一年的「霉運」清除乾淨,祈求新年家人和自己福泰安康、萬事如意。
另外小年也是恭送灶王爺的時候,將家裡打掃的乾乾淨淨,給灶王爺留一個不錯的印象,好讓其為家裡說好話保佑家人。
二、貼窗花,歡喜迎大年
小年之後,年味越來越濃了,各家各戶都開始準備紅色的窗花、喜慶吉祥之物來裝點屋裡屋外。按照老傳統一些手巧的老人還會領著家裡的小輩一起剪窗花,有簡單的福字窗花,也有複雜的生肖窗花等,剪好之後貼在窗戶上,增添喜慶的節日氛圍。雖然現在很多人都不會剪窗花,但可以買上幾張窗花來張貼,增添喜慶氛圍。
三、燒掉灶王爺的畫像
灶王爺畫像通常張貼在灶台旁,經過一年的煙熏火燎,畫像已經被灶火熏的黢黑變舊,在祭拜灶王爺的儀式完成之後,要將舊的灶王爺畫像揭下與用稻草扎的草馬一起燒掉,表示送灶神升天,這個過程叫作「辭灶」。等到除夕那天在原位置張貼上新的灶神畫像,寓意請灶神回家,民諺「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說的正是如此。
民俗認為,過了小年諸神都上天了,小年到除夕這幾天百無禁忌,娶媳婦、嫁閨女都不用選擇日子,隨便選一天都是好日子,這也被人們稱為「亂趕婚」,因此在年底舉辦婚禮的特別多。你們家鄉還有哪些關於小年的傳統習俗和禁忌,不妨在評論區與大家分享。
文章來源: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