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戀大23歲老漢!女教師不懼世俗「嫁65歲清潔工」 父母堅決反對:男方年紀比自己都大
38歲女教師黃秀群不懼世俗,痴戀65歲老漢:除了你,別人都是將就
愛情向來沒有一個定義,我們不能按照某項標準去找一個符合自己愛情的標準。只能靠著一些模模糊糊的感覺去尋找一個最適合的人,或者是從他人的愛情經歷中揣摩一些門道。
我們大多數人的愛情觀基本來源於電視劇或者話本小說。但是為了故事的可讀性,那些所謂的愛情經歷並不一定就是愛情的全部,反而局限了我們對愛情的判斷。
男女雙方年齡相當、門當戶對、相似經歷,共同愛好等在我們看來都是一段好的戀情的必備因素。愛情是沒有規則的,愛情的存在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打破規則。
比如大陸這位38歲的女教師,與65歲老漢的愛情經歷,除了你,別人都是將就。
01一見如故,思覺傾心
在教師行業找一位女朋友是不少男同胞曾經有過的一個想法,不僅是因為女孩身上自帶的一種知性的魅力,還有溫柔的性格與穩定工作,這些都是一些非常好的擇偶標準。
而38歲的黃秀群,長相清秀漂亮,性格溫婉貼心還是一名小學老師,身邊也有不少追求者,但是卻一直因為沒有遇到那個特別的人而一直沒有開始戀情。
這樣的孤獨生活一直持續到去北京的一次路途中。因為一些機緣巧合,黃秀群與一位清潔工老人展開了交談,老人今年65歲,名字叫陳碧波。
經過深入聊天之後,黃秀群發現,在很多事情的看法上,老人與自己的想法竟然出奇的一致,觀念中沒有一絲那種頑固想法,在一些談論中很快就引起了黃秀群的共鳴。
從交談中,陳碧波的展露出來的知識不僅十分淵博,言語間還十分有趣。
經歷過一次婚姻是的失敗,黃秀群深深知道在一段感情當中,雙方的三觀一致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上一次的慘痛經歷就是因為雙方的性格不同而導致的分離。
與這位老人的交流讓黃秀群沉寂的心再次悸動,而老人曾經不平凡的經歷更是深深的吸引著她。陳碧波在1990年曾經跟隨大流出海經商,從中獲得了不少盈利。
當時他的凈身家都達到了十多萬,在當時那個年代,這是一筆不小的數字,陳碧波有過婚姻,還有一對雙胞胎兒子。家庭美滿事業有成的他是不少人的羨慕對象。
02瘋狂的追求
但是一次從天而降的訴狀將這些全部變成了泡沫幻影,一夜之間從人生巔峰跌入谷底,家產全數清空不說,身上還背負了大量的債務,妻子無法接受這種反差,也離他而去。
這些人生的跌宕起伏對陳碧波來說已經過去,但是對於黃秀群來說無異於小說里的情形,而63歲的陳碧波所表現出的哪種滄桑還有所有的細節對黃秀群來說都充滿了致命的吸引力。
這一次偶然的邂逅,讓黃秀群一直無法忘懷,和陳碧波交談的每一句話不停地在黃秀群腦海中反覆回蕩,這種精神上的吸引對黃秀清來說無疑是致命的,讓她重新燃起了想要追求愛情的那顆心。
僅僅兩三個月的時間,黃秀群便打算向陳碧波表達自己的愛意,她不在乎老人如今還沒有還清的債務,也不在乎兩人之間年齡的差距,因為對她來說,年齡上的差距不是致命的,精神上的才是。
在陳碧波眼中,黃秀群無疑像一個一時被愛情沖昏頭腦的小女孩,所以在第一時間並沒有答應她的追求。但是這並不能阻止是黃秀清堅定的決心,送去一封又一封的情書述說著自己的愛意。
不僅如此,在每個星期五的下午,黃秀群還會去陳碧波的家中幫忙打掃衛生,收拾東西。這些體貼入微的細節無不一點點軟化著陳碧波的內心,但是這些對於他們來說溫馨的舉動在外人看來只有不可思議。
03輿論的打擊
對於黃秀群經常到陳碧波這裡來的事情,外人一直在指指點點,各種難聽的話不堪入耳,認為兩人之間的年齡差距太大,這樣的結合必定不會有一個完美的結果。
黃秀群的父母對於女兒的這個舉動更是無法接受,男方的年紀快比自己都大了,況且對方還有債務沒有還清,一時間只覺得女兒被什麼東西迷了心智。
社會的輿論還有來自家庭的壓力都讓他們感到異常難受,但是即便如此,黃秀群也從未止步,堅定不移地向自己渴望的愛情出發,為愛前進。
和陳碧波的相處模式是自己夢寐以求的戀人間的理想狀態。真正的愛是精神上的共鳴,與其他的物質與界限無關,更不應該被他人的言論所左右。
陳碧波對此始終擔心自己會耽誤了黃秀群的一生。相比於黃秀群,陳碧波的思考會更加理智,他知道婚姻當中的物質基礎,還有彼此健康和精神共鳴都是非常重要的。
自己已經到了這個年紀,早已經是對完事波瀾不驚的心態,且不說自己的在債務還未還清,就這個年齡差距,他也不能是確定自己還能陪伴黃秀群多久。
可是隨著黃秀群一點點地進入自己的生活,陳碧波發現自己當初堅定拒絕的心也開始動搖了,兩個人慢慢的走在了一起。周圍反抗的聲音依舊還是很多,但是兩人決定,以時間為證,事實終會說明一切。
04為愛前行
兩人的感情一直十分穩定,慢慢的周圍的人也開始地接受了這對與眾不同的夫妻,陳碧波對黃秀群也十分照顧,畢竟是出於對女兒的不舍,如今看到女兒快樂,父母也只能接受了這個事實。
你在愛情里走的有多堅定,都是取決於你愛的有多深。有些人有愧於自己的情感上並不如想象中那麼濃烈,而把原因歸咎於客觀條件。便給眾人無形當中,愛情需要很多客觀存在的配合才能長遠發展的觀念。
一生、兩人、三餐、四季。遇見了便是緣分,遇不見便是命。在一起的理由只有一個,分開的原因卻千奇百怪,能遇到與自己靈魂契合的人不易,為一些世俗的看法放棄是不值得的。
愛情身上擁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我們無法確定那個認定的人是我們的是燈塔還是風暴,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我們嚮往美好的愛情,卻止步於他人的輿論。這不應該是愛情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