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離開3年!他吃喜宴返鄉「景物依舊父母卻不在」 「最熟悉的家卻成客人」接兒電話淚流滿面
古人曾說:「人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故鄉與父母是絕大多數人無法割捨的歸屬,無論在外地吃了什麼苦,只要返鄉回到了老家、見到了老父老母,總能在片刻間忘卻一切煩惱。
他欣然應允。
回到了故鄉,從車站走出來,他卻有點恍惚了,喜宴是明天,他不知道是直奔親戚家好,還是該先找個飯店住下,明天再趕過去?
這是母親離去後,他第一次返鄉。
父親早年就離去了,3年前,母親也走了。
辦完母親的喪事,他在縣城的妹妹家小住了幾日。臨別時,妹妹對他說:「哥,以後回來你就來我家住吧。」當時他點點頭。
但是,當他再次回來,站在熟悉卻又陌生的車站出口,他忽然發覺,自己不知道該往哪去了。
父母在時,每次回來,不管多晚,他都不擔心,他會打個車,直奔縣城10公里外的家,那個他從小長大的鄉村。
有時候,他會提前告訴父母他要回來;有時,他也會忽然就出現在了家門口,讓父母又驚又喜,笑稱他「突襲式返鄉」。
也有時候,他並不急於回家,先到城市裡的妹妹家休息,然後,再和妹妹全家,一大幫子人,浩浩蕩蕩地回鄉。
一到村頭,就看見了手搭額頭眺望的老母親,露水打濕了她的褲腳,天知道她從幾點就站在村口了,一定是妹妹提前告訴了老母親。
每次這樣興師動眾地回來,陳舊的老宅,忽然被人聲塞滿,興奮得吱吱作響。老宅只在他們回來時,才再一次呈現出歡樂、飽滿的樣子。
這才是他熟悉的老宅的味道,家的味道。
他自然還可以像以往那樣,先到妹妹家去。他和妹妹很親,妹妹的兒女也和他這個舅舅很親,但是,那終歸是妹妹的家。
以前落個腳,甚至小住幾日,都沒有關係,因為他是有自己的家的——父母在家裡等著他,他隨時可以回家。
現在,再去妹妹家,就只能住那兒了,而不是中轉一下,他真正成了一個借居的客人。想到這裡,他突然提不起興緻去妹妹家。
還是先回老屋看看吧!
他在心裡,用了老屋這個詞,而不是家。父母不在了,那裡也不是家了。
他叫了輛車,回到老屋,對司機說,你在路邊等等我,我還要回城的。老屋的一個牆角,已經坍塌。母親離去後,他和妹妹們將母親的遺物整理好,鎖上門,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他繞著老屋轉了幾圈,殘破的老屋,和心中那個家,一起坍塌一地。
他謝了鄉鄰,那一刻,他意識到,對這個從小長大的村莊來說,他是客了。
他乘車回了城,入住一家飯店。
猶豫了一下,他還是給妹妹打了電話,告訴她,他在市區,住在某某飯店。妹妹說:「住什麼飯店,怎麼不來家裡住?」他訕笑無語。妹妹又說,「那你過來吃晚飯吧!」他答應了。
在妹妹家樓下,遇見了買菜回來的妹妹。鄰居看看他,對妹妹說:「家裡有客人?」妹妹立即說:「什麼客人?我哥!」
妹妹的話,讓他感動,可是,他知道,那個鄰居說的沒錯。
在妹妹家,他是客;在故鄉,他也是客。
那天晚上,他喝了不少。回到飯店,迷迷糊糊接到兒子的電話,兒子問:「爸,你明天在家嗎?我們回家了喔。」他告訴兒子:「我回老家了,但是,你媽還在家。」
放下電話,他淚流滿面。
在家鄉,他已是客人。
但是,只要他在,妻子在,遠方的家就還是兒子的家!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