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防災意識!一張圖看懂「台灣44條斷層」發震機率 50年內「規模7強震發生率」逾五成:第一名有變化

  • 2022-07-27 17:28

今日(27日)上午8點43分,菲律賓北部艾布拉省發生芮氏規模7強震,各地災情也接連曝光,不僅瞭望台外牆剝落、還有房子攔腰斷掉傾斜,看起來相當驚悚,而後續餘震也恐再傳災情。最讓民眾憂心的是,台灣也處於地震頻繁地帶,近日更有多起地震發生在花東,讓不少人擔憂台灣是否會迎來更大的地震發生,剛好氣象局昨日公布未來50年發生大地震的機率,44條斷層一張圖就能看懂!

圖/翻攝自 twitter

根據《CTWANT》報導,氣象局在粉專「報地震-中央氣象局」中分享一張發震機率圖,內容是台灣地震模型(TEM)研究團隊所出,團隊由中央大學、中央研究院、台灣大學、台灣電力公司、中興工程顧問公司、中正大學等單位的科學家一同組成,主要是將各個孕震構造的發震機率,量化為具體的數字,而最新的報告中,就整理出44個未來可能發生地震的孕震構造,更詳細敘述每個構造的活動特徵,包含多久地震一次、未來發震機率等等。

圖/翻攝自 CTWANT

就圖中研究顯示,未來50年發生地震機率,規模大於6.5高達99%,規模大於6.7也有94%,規模大於7.0則比較少,但也超過一半,達54%!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進一步說明,該團隊在2015年、2020年個別發表過一次機率是地震風險評估,有些預測和氣象局避震中心的觀點吻合,確實具有參考價值。

圖/翻攝自 CTWANT

話鋒一轉,陳國昌也舉例分析,雖然圖中發震機率最高的是花蓮的米崙斷層,其發生規模6.6地震的機率高達88%,但該斷層在2018年已錯動,應該從第一名刪除,改為「台南中洲構造」,其發生規模6.9以上地震的機率為39%,其次則是南宜蘭構造、初香構造、六甲斷層等位置,但要注意的是,美國加州也曾作地震預測,但發生大地震的往往是2、30名以後,這也顯示地震預測的困難性!

圖/翻攝自 上報

面對難以預測的地震,TEM 研究團隊的研究仍對台灣有非常重要的貢獻,面對天災來臨前,大家也能針對這些危險區域加強守備,也能提前因地制宜研擬對策,才能避免下一次大地震來襲時造成更多的遺憾。這些位置大家要注意啊,雖然難以像天氣一樣準確,但還是要防患於未然!

文章參考:《CTWANT》、《東森新聞》、《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 FB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