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30年!老公都「把薪水交給婆婆」我一直隱忍 退休了「卻想花我的養老金」我氣得心生一計:女兒也支持

  • 2023-11-08 11:28

我跟老李結婚30年了,相親認識的,雖談不上相親相愛,但也是生育了兩個女兒。老李一直對我不冷不熱的,但對兩個女兒還算可以,要不是因為女兒,我早跟他離婚了。

老李哪兒都好,就是太愚孝,而且作為家裡的長子,總喜歡對弟弟妹妹的事大包大攬。因此,我們結婚30年,他的薪水基本上都交給了他媽,也就是我婆婆來支配。

因為我有工作,婆婆也願意幫我帶兩個女兒,我也就不跟他們母子倆計較了。我總是告訴自己:「我這輩子已經這樣了,只要兩個女兒好,有一個完整的家,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疼愛,我就知足了。」

就這樣,結婚30年,老李只是拿一少部分的薪水來養家,其餘都是我在管。我和老李一起負責兩個女兒的吃穿、上學,還有家裡的生活費,其餘沒有什麼夫妻共同的存款。

我老公今年56歲,公公已經去世,婆婆78歲了,我老公依舊習慣把薪水交給自己的媽媽管。然後老太太就偷偷拿這個錢去接濟自己的二兒子和小女兒。

她以為我不知道,其實我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年初,我退休了,每個月有一萬一千塊錢的退休金。我兩個女兒,都已經上班了,不再需要我給錢了,相反她們經常還會給我發紅包,這讓我感覺這些年的隱忍都值得了。

老李還有2年才退休,但他還是對兄妹的事大包大攬。去年,他弟家的兒子結婚,他出了50萬塊錢幫忙買房子。今年,他妹家的女兒上大學,他又包了15萬塊錢的紅包。

他就是這樣,雖然結婚成家了,但依然掙錢給他們一大家子花。雖然我兩個女兒他也管,但是他只是跟我一起把女兒養大了,卻沒有好好規劃規劃,給女兒攢一些陪嫁,或者在婚前給女兒買房子。

幸好我知道他指望不上,我給兩個女兒一人攢了50萬塊錢,在一個只有我知道的提款卡存著。我生的女兒,我肯定要給女兒謀划。年輕的時候,我拚命加班拿獎金,就是為了在遇到事的時候能夠靠自己。

可是,前天老李竟然跟我說:「愛榮,咱媽年齡大了,需要看病吃藥,我的薪水和以後的退休金都得給她花了。等我退休了家裡的開銷都靠你了,我也要靠你了。」

我一聽,立馬來了精神,莫非老李是知道我自己給女兒存了錢?我就試探性地說:「我都退休了,你還要靠我養你啊?」

他說:「你不是有有退休金嗎?夠咱倆的生活費了。」

老李這如意算盤真是打得嘣嘣響!結婚30年,他還把薪水交給他媽支配,退休了卻想花我的養老金,這是做啥美夢呢?

我真沒見過這樣的男人,只管老的不管我這個中間的,也不小的規劃打算,這世上怎麼會有這樣愚孝又自私的男人呢?

我隱忍了30年,實在是忍夠了,我氣呼呼地對他說:「你有你媽和你弟弟、妹妹要養,我父母走得早,沒有指望上我,但我還有女兒要管,我不像你,只管生你的,不管你生的!不,女兒是我自己生的,跟你沒一毛錢關係!」

聽我這麼說,老李趕緊賠不是:「你看你,發什麼火?我不是這個意思,我不是提前給你商量一下嗎?你要是不想我花你的退休金,那我以後少給咱媽一些錢。」

我一聽,他這是還沒有明白自己錯在哪裡啊,我說:「咱媽確實年齡大了要花錢,但是你別忘了,她生了3個子女,除了你,還有一兒一女呢,就算養給她養老,也是你們三個的責任,不是你一個人的責任!」

「還有,你可以管咱媽,但是你弟弟和你的妹妹,這幾十年從你身上得了多少好處了,你還想大包大攬到什麼時候?你以後給你媽多少錢,也要給我多少錢,因為要給你兩個女兒攢錢!你不給,咱倆就離婚!」我說出這番話,心裡一下子舒了一口氣。

結婚30年了,我一直在努力為了女兒隱忍和努力工作攢錢,他卻只有他那一大家子。現在我想通了,不想再繼續當傻子了,反正兩個女兒大了,可以理解我了。

昨晚上我給大女兒透露了這個事情,沒想到女兒竟然支持我離婚,說:「媽,你以後多為了你自己活,別都考慮我和妹妹,我們自己也能掙錢的。」

過了一會兒,二女兒也打電話說:「媽,你都50歲了,該為自己活了,以後想去哪旅遊我帶你啊,我還出錢,行不?」

聽了兩個女兒的話,我真是眼淚跟斷了線一樣,一直流一直流,我這30年的隱忍,真的沒有白費。

我確實應該為自己活了,我不僅要給女兒金錢上的支持,也要做女兒婚姻的榜樣,不能讓他們覺得媽媽太窩囊,媽媽婚姻太失敗了。就算婚姻失敗,我也要獨自綻放。

我覺得再看看老李的表現,為期三個月,他要是還改不了愚孝和對原生家庭大包大攬的毛病,我就準備跟他分開過了。大家說我這樣打算行不行?

寫在最後:

家是夫妻倆共同建立的,夫妻本是一體,應該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像文中的丈夫老李這樣,結了婚還把薪水交給自己的媽媽30年,這種愚孝和拎不清,真的不值得表揚。

而女主人公愛榮,為了兩個女兒隱忍30年,也確實應該為自己而活了。孩子早晚會長大,對獨立,他們肯定不想背負「媽媽為了我過得不幸福」這種思想包袱。大家覺得呢?

文章參考:頭條號-檸果不是果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