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擺渡人!熱心里長16年背200位老兵骨灰回家,還給「他們」買機票 全部分文不取

  • 2020-01-13 17:02

劉德文今年52歲,是高雄左營區祥和里的里長。過去16年,他從海峽南岸背了一百多位赴台老兵的骨灰回家。

在老人們的描述裡,家,是永不能忘又閃閃發光的碎片——有人懷念兒時的玩伴和家鄉的風景;有人想念山東老家的蘋果和梨子;有人做了幾十年夢,最想見的是一個土堆,「上面長了五棵樹,那就是家」……

1,回不去的故鄉

飛機落地後,劉德文在機場出口找到了接機的人。

和對方交談兩句之後,他突然跪下來,從背包裡小心地將放著老兵遺骨的骨灰罈取出來放地上,嘴裡喃喃道:「叔伯,我把你送到家了。」

讓骨灰落地,告訴長者「回家」了 ■

劉德文是高雄市祥和里的里長,從2003年至今,經常為了怎麼將赴台老兵的遺骨背回家而奔波,可謂他們魂歸故裡的引路人。

赴台老兵,一個即將被時光遺忘的群體。

1948年到1950年,中國開啟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場離別,上百萬人從大陸湧向台灣。

當年去台灣的士兵最小的才13歲。離開家門時,所有人都以為還會回到故鄉,和父母共享天倫之樂。

但是當他們逐漸老去,台灣嚴禁外省人與家鄉聯繫,他們才意識到,回家已經成為天方夜譚,甚至連寫封家書都成為妄想。

91歲赴台老兵徐紹文從23歲就開始想家 ■

台灣修建了800個眷村,士兵和家屬可以入住。剛開始士兵們買的都是藤條做的廉價傢具,有人直到十年後,意識到真的回不去了,才開始架床,邊架邊哭。

孤身的老兵則住在宿舍裡,稱為退舍。他們一輩子沒結婚,期盼回到故鄉,與父母和新婚的妻子重逢。

逢年過節,士兵們三三兩兩坐在海邊,遙望故鄉。識字的士兵會吟詠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寫的一首《望大陸》:「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每到這時,士兵們會抱頭痛哭。

曾經有位移民阿根廷的老鄉路過台灣,將家鄉的泥土和小菜留給了台灣的菏澤老兵。一百多個人聞風而來,他們一人分一勺,有人將黃土小心翼翼地保存起來,有人則泡進水裡喝了下去,希冀通過這種方式再次與家鄉相連。

沒能回家奉養父母,他覺得自己一生「罪業深重」 ■

80年代,台灣老兵上街遊行,他們胸前的牌子上寫著兩個字「想家」。

有人問一人,為什麼要這樣寫?他回答,「我離家快40年了,我不願死在外面,我想回家!」

老兵們在街頭巷尾發放宣傳單《我們已沉默了40年》:我們的父母是生是死,卻不得而知。我們只要求,「生」讓我們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則讓我們回去獻上一炷香。

如今,已經過去70年,老兵的平均年齡已經達到90歲,幾乎所有人到死也沒見到父母。現在活著的人,人生清單裡只有魂歸故土這一項,他們想葬在父母墳前,在另一個世界闔家團圓。

海峽隔不斷鄉愁 ■

2,從3800人到不足50人

十幾年前,劉德文是台灣某家銀行的職員,每年都會出國旅遊,去瑞士看雪山,在比利時吃巧克力,跑到埃菲爾鐵塔下合影。

因為在銀行工作時服務態度好,2001年,劉德文被推舉為高雄市左營區祥和里里長。

里長劉德文 ■

從大陸過去的士兵,雖然已經在台灣居住了半個世紀,但因為口音不同等原因,他們和當地人之間很少來往,一輩子孤零零地生活。

祥和里很多老兵,劉德文以前沒注意,當上里長後翻閱資料了解到,1971年,台灣在這裡為單身獨居的老兵蓋了幾棟宿舍。

這裡,最多的時候容納了3800多人,其中2000多人沒有娶妻生子。

如今這些老兵大都進入耄耋之年,他們住在不到14平米的宿舍樓,年邁力衰,疾病纏身,無人陪伴,有的老人去世後好幾天才會被發現。

一處昔日老兵居住地 ■

劉德文親眼看到過,一位老伯為了拿盒飯,五百米的路來回走了兩個小時。

因為行動艱難,有些老兵生病時就躺在床上乾耗著,或者一步一蹣跚地去買葯。

劉德文下班時總會去老兵宿舍轉轉。因為心軟,就手把手教他們將自己的手機號保存成緊急聯繫人。

不過,接電話的頻率超過了劉德文的想象,時光毫不留情地在老兵身上傾軋過去,老兵正在快速凋零。

他當上里長時,祥和里的老兵大概有1800多人,而現如今只剩下不足50人。

許多老兵已行動不便 ■

曾經有一年,他連著送走了八十位老人,連殯葬館的工作人員都認識他。

老婆為此不斷吵架,家庭氛圍特別緊張,差一點分崩離析。但是劉德文還是不忍心拒絕醫院的電話。

孤苦生活了一輩子的老兵,感受到劉德文的善意後,對劉德文萬分感激。

有位老人家裡一貧如洗,平常的消遣就是聽收音機。去世前,他鄭重地將老舊的收音機送給了劉德文,因為這是他一生最珍貴的物品。

還有位百歲老人,在去世前一晚拉著劉德文的手,即使說話已經很艱難了,還是用儘力氣一字一頓地說:「里長,謝謝你這麼多年照顧我,你辛苦了,謝謝。」

劉德文和老人們建立了深厚感情 ■

在台灣當里長沒有工資,劉德文拿出自己的積蓄,加上其他人的幫助,為老兵做起了送餐關懷。

每天上門為老兵送午餐和晚餐,如果發現老人們狀態不對勁,可以立馬進行救助。

劉德文還用集裝箱建了一個辦公室。這裡像是老兵的大本營,他們每天來這裡聊天、看報,和劉德文建立了親如父子的關係。有時候還會為了爭劉德文到底是誰的乾兒子而大動干戈。

背後的辦公室是劉德文用集裝箱建的 ■

在相處過程中,劉德文早就發現老兵們非常思念家鄉,每年的清明節和春節,他們都會對著家鄉的方向磕頭,遙寄自己的思念。

年輕時想回家不能回,現在可以回了,老兵們卻又有了各種顧慮。

在台灣他們可以享受免費醫療,回老家後生病住院以及生活費都無力承擔,還怕給家裡人添麻煩。而且他們身體也不適合長途跋涉,回家已經成為了永遠夠不到的夢。

2003年春,一名老兵提著兩瓶高粱酒,邀請劉德文去他房間裡坐坐。

坐下後,老兵先幹了一杯酒,然後才開口:「里長,如果我死了,你可不可以把我帶回家,葬在父母的墳前?生前不能給父母親盡孝,我希望我死了,可以和他們住在一起。」

劉德文看著眼前老人懇求的姿態,第一感覺是矛盾,他不知道自己會面臨什麼壓力,也替老人家心酸這麼多年無法回家,但還是保證一定替老人完成心愿,並勸老人一定要照顧好自己。

把老兵骨灰背在胸前,千里送歸 ■

轉眼到了冬天,老人去世了。劉德文輾轉聯繫到對方的妹妹,將老人的骨灰罈背回了家,埋葬在老人父母的墳前,了結了他一生的心愿。

其他老兵聽聞此事,都紛紛來找劉德文,懇請他在自己老去後,幫忙送自己回家。劉德文看著老人將一生最重要的歸宿託付給他,全都鄭重地答應下來。

因為沒錢,每次出行,劉德文住的都是最廉價的酒店,但是他會訂兩張機票,兩張床的標間,一張給自己,一張給老人,因為他覺得自己背的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物品。

他會一直送老人回到老家,親眼看著老人被安葬在父母墳前,上香跪拜後才會離開。至此,才算完成對老人的承諾。

在送回的老人墳前跪拜 ■

3,像偵探一樣尋找老兵骨灰

當劉德文背老人回家的事情漸漸傳開後,也有大陸人聯繫劉德文,請他幫忙尋找老兵,或將台灣親人的骨灰背回家。

這麼多年,赴台老兵的親屬也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他們。

老兵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臨死前仍對後代念叨著,一定要找到他們,要讓他們落葉歸根。生前不能在一起,那麼死後一家人就到地下團圓。

劉德文收到的尋親信 ■

尋人不是一件易事,尋找已經離去的人無異於大海撈針。

有的大陸親人只能提供一個姓名,劉德文要跑遍各個部門甚至全台灣,像個偵探一樣查找信息。

在台灣,獨居的老兵逝世後,一般葬在三個地方:寺廟、靈骨樓和土葬。寺廟和靈骨樓會好找點,最難的就是土葬。

因為老人去世後,被身邊人埋葬在同一個地方,他們沒有後人掃墓,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亂葬崗。

為亂葬崗裡的老兵整理墓碑 ■

墳塋間荒草叢生,有的墓碑被樹緊緊包裹纏繞。幾千名老兵一同埋葬在這裡,劉德文要隨身攜帶手套,一一清理墳塋的荒草和灰塵,才能分辨清楚哪個墓埋葬著他正在尋找的老兵。

一些亂葬崗的墳塋上被商家塗寫上兩個繁體字:「撿骨」,下面附著一排電話號碼,意思是提供專業遷移骨灰服務。

不過劉德文沒有打過這通電話,他找到人後,都是自己一個人將老人的遺骨從土裡取出來。

有一次劉德文找遺骨時,不小心跌落進旁邊被他人挖空的墳地裡,摔斷了肋骨。也在大夏天中暑過六次,但他每次都是短暫休息後繼續挖。

2018年,有個山東人請劉德文幫忙找自己爺爺。劉德文在埋葬了2000多個老兵的亂葬崗找了一年,還沒找到。

在亂葬崗尋找老兵骨灰 ■

那人飛來台灣陪著一起找,當他看到山路崎嶇,荒涼蕭索的亂葬崗後,就鄭重地謝過劉德文,並且說「里長,不用找了,我放棄了。」

「不用找了」這句話,劉德文經常聽到,但是他太明白老兵想要回家的心愿,他會告訴尋親者:「我都沒放棄,你為什麼要放棄,肯定能找到!」

2019年3月26日,他耗時一年終於找到了老兵的墓地。老兵的孫子接到電話後,激動地嚎啕大哭。

在尋找老兵的過程中,劉德文和來尋求幫忙的大陸人彷彿成為了親人。

三年前高雄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從早上四點開始,劉德文的電話就沒斷過,不到兩個小時裡,他收到了46條信息。「舅舅,平安嗎?」,「劉大哥,你還好嗎?」

親屬對劉德文跪謝 ■

4,我不是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

尋找老兵並且送老兵回家,是件耗費時間、金錢與心力的事情。

從2003年至今,劉德文已經幫助200多名老兵回家,他一直在路上,幾乎很少有時間待在家裡。

劉德文和妻子兒女 ■

同樣,他幾乎沒有時間陪伴父母,並為此感到內疚。

父親反過來安慰他:「沒關係,沒關係,你去做好事,我和你媽會好好照顧自己」,並且時常給他匯款,讓他堅持做下去。

送老人回家前,劉德文會先將骨灰罈在自家供奉幾天,最早時兒子才4歲,滿眼好奇望著骨灰罈,劉德文就帶著他一起鞠躬。

小孩子禮貌地對著骨灰罈說:「爺爺,歡迎你來我們家。」後來,兒子看到家裡有骨灰罈,就知道爸爸又要去大陸。

兒子漸漸長大,慢慢意識到家裡的經濟情況差同學很多,甚至連和父親打一場籃球都是奢望。

他偶爾會和媽媽抱怨,爸爸無法陪自己玩。但是劉德文有次受傷,和兒子商量能不能一起送老人回家時,兒子一口答應下來。16歲的少年挺直著腰,像個大人一樣,主動背起一個骨灰罈陪著父親去大陸。

劉德文兒子陪伴老兵 ■

老兵們經常向劉德文誇獎他兒子很棒,一問才知道,兒子會在周末,自己跑去陪伴老兵,但是卻從來沒有跟別人提起過這件事。

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劉德文覺得幸福又愧疚:「我不是一個好丈夫和好兒子,也對自己的兒女感到虧欠。」

他盼望有一天,不那麼忙了,帶著家人去大陸旅行。又盼望以後自己老了,背不動了,兒子能夠接替他送老人回家。

現在,他只能不斷奔波在路上,先替老兵完成回家的願望。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