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準!什麼都捨不得丟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命運...
你的身邊有沒有這種人?
平時什麼都捨不得丟,口頭禪是「說不定哪天就用到了」...
屋裡屋外囤了一堆東西,但沒有一個好用的。
覺得衣櫃永遠缺一件衣服,忍不住買買買,但「今天穿什麼」依然是千古難題!
滿屋都有老東西,看一眼一個睹物思人,走到哪個角落都是觸景傷懷。
來源 :視覺中國
前段時間,我隨意翻看女兒喜歡的《讀者》,裡面有句話,很受觸動:
「將物質做加法並不能換來人內心的豐盈;只有擺脫物質的束縛,人才能向幸福靠近。」
的確,物品的囤積若是過度,反而會讓我們身心俱疲。
所以古人說:「動莫若敬,居莫若儉。」
那些什麼都捨不得扔的人,生活中往往會面臨種種困境。
家不凈,家裡成了「雜貨鋪」
在這個物質極為豐富的時代,我們似乎忘記了「少即是多」的道理。
每次整理家務,都會變成一場糾結的戰爭。
扔了吧,覺得可惜;不扔吧,又佔地方。
我閨蜜的媽媽張阿姨,每次我去看望她,一進門就得「翻山越嶺」
我們要穿過一條狹窄的通道,兩邊堆滿了各種紙箱和袋子。
舊衣服、破傢具、過期的食品、已經損壞的電器…
你問她為何不丟,她總是笑著說:「留著唄,萬一哪天用得上呢?」
可是,一天天過去,那些「寶貝」還是躺在角落裡積灰。
《小家,越住越大》一書這樣說:「房子不等於家,好好住的地方就是家。」
真正的幸福,往往來源於簡約和精緻,而非物質的堆砌。
「加法時代」即將過去,我們越來越體會到:物質帶來的新鮮感、興奮感和幸福往往是短暫、。
只有學會對物品進行「斷舍離」,才能讓我們感受到持久的、發自內心的幸福。
來源 :視覺中國
心不靜,活在過去的「回憶殺」
有些人,就是捨不得扔掉所有舊東西。
你說那些東西能有啥用?不就是一些回憶嘛。
可是啊,他們把那些回憶看得比啥都重要。
結果呢?整天活在過去的「回憶殺」,走不出來。
一位網友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分手四年多,他一直保留和前女友的照片和信件,連看過的電影票根都留著。
朋友勸他,不要沉溺在舊日的感情,但他就是獨自沉浸在這些回憶,無法自拔。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不敢扔掉舊東西,其實是他們對未來的擔憂和焦慮的投射。
「以後的也不一定更好。」這種對更好未來的「不配得感」,是他們緊抓著過去不放的根本原因。
《斷舍離》一書寫道:「從加法生活轉向減法生活很重要,並不是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帶來了心靈的變化。」
要知道,只有豁達地接受失去,才能坦蕩地享受當下。
來源:視覺中國
生活不精,舊東西出不去,新東西進不來
有些人就是喜歡買買買。可是,買了新東西又捨不得扔掉舊東西。
結果呢?衣櫃、鞋櫃塞得滿滿當當的,新東西進不來,舊東西也出不去。
這就像一個杯子,如果裡面裝滿了水,就無法再倒入更多新鮮的水。
同樣的,只有當我們捨棄不再需要的物品,才能為新的、更有用的物品騰出空間。
同事曾是購物狂人,尤其看到打折的衣服和鞋子,就覺得「買到就是賺到」
也不管是不是確實能用到,也不管是不是發自內心喜歡,她的衣櫃和鞋櫃早已經塞不下。
結果呢?每次遇到真正喜歡的東西,她都得糾結半天:買呢還是不買?買了放哪兒?
後來,她在朋友的推薦下,嘗試著聯繫了家庭收納師。
收納師去到她家裡的第一步,便是對所有物品進行歸納:一年內沒有用到的日用品,以及過去2年都沒穿過的衣服、鞋子,處理掉。
畢竟已經花錢請專業人士,於是同事一咬牙、一狠心,處理了大量許久不用的舊物。
基本上全新的物品,贈送給用得到它們的親戚朋友;質感不錯的物品,掛在二手網站出售;
還有些雖然款式過時,但乾淨厚實的衣服,透過一些平台捐贈出去。
家裡一下子變得俐落敞亮,她喜歡的衣物配飾也都各歸其位,日常搭配更加方便高效。
這次斷捨離,不僅改變了同事的收納習慣,連帶她的消費理念、也都大大升級。
「我們並非在囤積物品,而是在選擇生活。」擺脫對物的執念,我們才會更加自由。
來源:視覺中國
擺脫「捨不得」魔咒
莊子說:「物物而不物於物。」
人,要懂得駕馭外物,而不是被物品奴役。
擺脫「什麼都捨不得丟」的生活習慣,這並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更是一種智慧的表現。
我們需要學會以下幾點:
1.重新審視自己的物品:
每件物品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如果一件物品已經失去了它的價值,就應該勇敢地捨棄它。
我們得明白一個道理:東西是為人使用,而不是人被東西牽著鼻子走。
所以啊,該扔的就得扔。
2.珍惜當下:
學會放下那些不再需要的物品,著眼於當下的生活,才能迎接更美好的未來!
3.擁抱變化: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只有當我們勇敢地嘗試新事物、接受新挑戰,才能發現生活更多的可能和驚喜。
4.「斷舍離」行動起來!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去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如網路流行語所說:「斷舍離,是最好的自律。」
來源:視覺中國
學者梁漱溟說過:「人這一輩子,首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關係。」
人活在世上,真正所需的物品,其實是少之又少。
有時候,放手並非失去,而是另一種形式的獲得。
生活不是一場囤積大賽,而是一場充滿奇遇的冒險。
讓居住空間和心靈空間都得以呼吸,享受那份由簡至繁,再由繁歸簡的人生智慧。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