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花6年在台南打造「三角形絕美別墅」 共4層「每一層都有巧思」美翻:回家像度假


我今年62歲,一直很努力在做建築。直到現在,一天24小時幾乎都是在想建築。這是我的興趣,也是我的快樂。

我五歲就沒有父親,家裡有八個小孩,我排行老小。因為家庭環境的關係,我中學就輟學了,後來就自己經營服裝公司。

Advertisements


年輕時的毛森江

30年前我的生意做到很大,當時我手下有500名員工,非常賺錢。但為了從事建築,我把整盤生意讓給了合作夥伴,自己一頭扎進建築業重新學習,從工地的小工開始做起。

正式轉行那年,我33歲,已經是老大不小的年紀了。從年輕到現在,我每一天都在做很瘋狂的事。每個人都知道我的個性:毛先生要做的,沒有做不上來的。

Advertisements

我們家人也都很支持,就算是沒飯吃了,他們說:好,你喜歡你就做。


毛森江的筆記本寫了一句話:「我只會作一件事——建築,而且要作到絕不會輸人的自信」

從痴迷到自學

Advertisements

清水混凝土建築是我畢生的追求

人生必須挑難的做,你才有跟別人不一樣的機會,就像做清水混凝土一樣。

首次接觸清水混凝土建築是在80年代,那時候我還在做服裝生意,會長期去日本出差。有一天在大阪心齋橋,見到安藤忠雄老師設計的OXY大廈。我瞬間被吸引住了,它外牆沒有瓷磚,沒有大理石。我在想,怎麼有人會用水泥把一棟房子做成這樣子?


Advertisements

日本大阪心齋橋的OXY建築

站在大廈面前,我幾乎一整天沒離開。自此,我逐漸從服裝業徹底轉行到建築業。

1999年,我在台南成功大學建築系旁聽了3年,比較正規地學習了建築知識體系。又持續兩年多次往返日本,去學習清水混凝土建築的技術和工法。

從日本進修回來,一直想做清水混凝土,但當時我訪遍全台灣,沒有人會做,只有選擇自己跳下去,自己開公司。

清水混凝土,或者叫清水模,是現代主義建築的一種表現手法。使用的是原始的建築材料:鋼筋、混凝土、模板。經過建築師精密的計算,調和出精準的混凝土配比后,把混凝土灌注,完成模板。待混凝土凝固,扒開模版,那建築就完成了。


Advertisements

看似簡單,但全世界都知道,這種建築工藝是難度非常非常高的。首先它只有一次機會,倘若成分配比不對,或把水泥灌下去的時間不對,就會失敗。當整個模板拆下來,牆面變成蜂窩狀,像大花臉一樣,那就只能全部打掉重新做。


Advertisements

清水混凝土牆上特有的圓孔,是固定模版用的螺栓留下的痕迹

清水混凝土的失敗概率非常高,損失是非同小可的。直到現在如果我們明天要灌漿,今天團隊也會到廟裡拜拜,請求神明保佑一切順利。

但它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它沒有任何其他材料的附著,幾十年後,建築面貌還是一樣如初。


Advertisements

安藤忠雄

追隨安藤忠雄

建築可把人的生活記錄下來

安藤忠雄被譽為「清水混凝土建築之父」,在我的心目中,他是神!安藤老師的建築為人類創造了一種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在正式接觸到安藤老師之前,我自己做清水混凝土總共經歷了五次創新升級,每一次都是推翻重來。


安藤忠雄設計的台灣交通大學美術館效果圖,但工程後來因故停擺

直到2002年,台灣交通大學要做一個美術館,邀請安藤老師來做設計。那個時候我被遴選為台灣做清水混凝土的代表,因緣際會下,得以到他的事務所去參與工作和學習。


他告誡我一句話:學習跟模仿是同一個動作,但是你不可以用模仿的心去從事建築,而是要用學習的心。

要先去學習前輩們所有的技術、設計和成果,然後再轉換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文和人情,你的作品才能夠成為屬於這個時代自己的建築。


台南 森CASA辦公室


台南 深藍咖啡


台南 世澳清水模辦公室


台南 Arashi總部

毛森江的建築作品

我的建築有比較鮮明的特點:我不貼瓷磚,不用大理石,然後我用大量的原木。

原木它不會壞,可以留存人類生活的軌跡。我相信自己做的建築,它50年以後會比現在更漂亮,100年後它還存在,200年以後它能代表著我生活的時代。

我希望我的建築能夠擔負一種使命,希望它能承載人類生活的記憶,延續到未來。


毛屋民宿

從毛鏗到毛屋,

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2005年我蓋了一棟房子,取了自己的名字,我姓毛,房子做「毛鏗」。我一些朋友說你取什麼名字不好,非要取名「茅坑」。當時台灣的報紙用很大篇幅進行了報道,標題就兩個字:毛鏗。



毛鏗是毛森江建造的首所「毛姓」建築

其實我的期待是,參觀者知道了這個連聽起來都是臭的名字,把對建築的預期降為零。一旦他們真正進入建築,肯定會大為驚訝,「茅坑」怎麼那麼漂亮,反差很大。



毛屋民宿

我在漁光島上也建了另一棟兩層的建築,叫做「毛屋」,它是一個有五間客房的民宿。 坦白說,我經營這個民宿八年,每一年都賠很多錢。



毛屋民宿

當時在蓋的時候我就已經知道,這裡不會賺錢的。但我希望讓這個時代的人去了解和體會,我的建築是如何讓人在裡面生活的。也讓想要知道我在做什麼的同好,可以到這裡實實在在地生活一段時間,他們肯定會說:原來房子是可以這樣蓋,原來人的生活可以這樣過。


我們人都活在婆娑世界,生命是很短暫的。我時常問自己三句話:這個時代我來了,做了些什麼,又留下些什麼?

我其實不太接受訪問,因為建築這個東西,它自己就會講話,當門一開,走進建築的人,你看到他的眼睛忽然間變很大的時候,就知道事情做對了。


影片來源:一条Yit|Youtube


via: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