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花6年在台南打造「三角形絕美別墅」 共4層「每一層都有巧思」美翻:回家像度假
2013年,毛森江在台南的一個小島上買了地,
花6年時間,
打造一個屬於自己一個人的「私人樂園」,
院子880㎡,有一棟三角形的房子,
取名「毛舍」。
他幾乎每天都會來到這裡,
一個人看書、喝茶、餵魚,
休息夠了就離開。
Advertisements
毛森江的正職是一名建築人,
他沒有上過大學,更不是建築科班出身。
33歲時,因為對建築的痴迷,
他放棄了自己非常賺錢的服裝生意,
Advertisements
從0開始學建築設計,
是偶像安藤忠雄的學生,
更成為台灣清水混凝土建築的代表人物。
清水混凝土建築技術難度高是業界公認的,
毛森江說,「就是要挑難的做,
這些房子,50年以後會比現在更漂亮,
100年後它還存在,
200年以後它代表著我生活的時代。」
編輯 莫竣威 自述 毛森江
毛森江
Advertisements
漁光島位於台南郊區,是一個數十年來都沒被正式開發的小島,島民還保存著南台灣原始的生活方式。2013年,我在這裡買了塊地,建造了一棟屬於我自己的理想居所,把它命名為「毛舍」。
Advertisements
「毛舍」兩字是毛森江的親筆
毛舍入口
毛舍主體建築
院子的總面積約880㎡。毛舍的主體是一棟呈正三角形的清水混凝土建築,共四層,每一層的面積都是遞減關係:地下室40坪(133㎡),一層30坪(99㎡),二層20坪(66㎡),三層10坪(33㎡)。
Advertisements
毛舍的設計手稿
從設計到建成花了6年,做了20幾版稿子,其後才設計出這樣三角形的房子。我都把自己當小白鼠,設計師能為自己做出舒適的空間,他才有能力去給其他人創造一個同樣舒服的建築物。
Advertisements
這裡是一個讓我放鬆自己,沉澱自己的場所。一層是生活空間,裡面有客廳、餐廳,卧室和一間小書房。
Advertisements
我的年紀越來越大,所以設計之初就考慮到無障礙設施。原本是想在建築內建一個電梯,但又不希望自己變得越來越懶得動,後來故意不設電梯。有一天如果我真的行動不便,那住在一樓就可以了。
二層是一個榻榻米的茶室,一進來,就會聞到竹藤散發出的獨特清香。其中一面牆我用了大面積的落地玻璃,外面是一整片的綠色,彷彿置身森林。
紀錄片《巴赫靈感》的這一幕給予毛森江設計靈感
茶室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我十年前看過的一部紀錄片《巴赫靈感》,當時日本的俳優演員坂東玉三郎,和大提琴家馬友友,他們在森林裡的一個平台上研究舞劇,這個場景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就把影片中的環境在這裡復刻出來。
我幾乎每天下午都會在這裡,打開音樂,泡一壺茶,一個人坐著發獃、冥想,讓自己好好沉澱一下。
窗外的是苦楝樹,房子還沒開始蓋,我就先把樹給種上,這樣建築完工時,才可以馬上看到這麼完整的綠色。苦楝樹開的花是紫色的,春天滿樹的紫花非常漂亮,而且它呈現的狀態四季分明。
三樓則是我修行的地方。我信佛教,這裡相當於我的一個小佛堂。空間不大,東西陳設也很少,只有一個佛陀在裡面。
佛陀原來是白色的。有一天它突然掉下來,撞到了鼻子,上面的白土掉了,我才發現裡面原來是木頭做的。我花了一個禮拜,用水把白土給洗乾淨,完全露出了木的本色。
洗掉白土后,原來菩薩的眼睛不見了,我就用鉛筆把眼睛描上。朋友到這裡參觀,說菩薩的眼睛好像沒有對正,靠下了。我說沒關係,因為菩薩看人間是往下看的。
工作時,我就會溜到地下室去。這裡的空間臨近密閉,也沒有手機信號。當我做設計時,會習慣地把門窗關起來,放著音樂,把自己與外界隔絕,專心一致鑽研工作,做到心無旁騖。
另外我在毛舍的對面,也建造了一個20坪(66㎡)的玻璃餐廳。朋友過來拜訪,便在餐廳中相聚言歡。
毛舍的每一處我都很喜歡,除了卧室。因為在這裡,我不捨得把時間浪費在睡覺上,總想多走走,多看看。
我幾乎每天都一個人來這裡,進來以後就不說話,因為很安靜,只有風聲、水聲和我家小狗的叫聲。不用工作的時候,我會在這裡修剪花花草草、餵魚、和小狗玩耍,直到滿身大汗。之後就會去洗個澡,到二樓點個香,喝茶,去體會真正的生活是什麼。
這個給自己的空間,我沒有刻意去追求簡約,該有的雜物還是會有。有很多建築師為了個人追求,一昧地設計了些過於極端的建築,比如整棟建築里裡外外都是白色的。當入住的人連一件衣服、一件雜物也不敢放,必須戰戰兢兢地保持一個很乾凈的狀態時,我覺得這個建築就沒有人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