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洞修行13年!20歲出家「從不吃米飯」一生鑽研佛法 老虎拖家帶口「為他守門」被讚:百年罕見

  • 2022-09-20 11:39

自東漢時期原始佛教傳入我國,后歷經時間的長河,佛教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傳播,后更是在歷代高僧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我國獨特的佛教文化,以致於讓佛學文化得以傳承下來。

1986年正月初四,在福建省泉州市承天寺內,一個滿臉皺紋的和尚,在滿堂的念經聲中,緩緩閉上了眼睛。

如果讓你一輩子只做一件事,你會不會感到厭煩?

有這樣一位老人,他用了一輩子修行佛法,將自己的全部光陰獻給了青燈古佛。

相比於現在「大師」橫行撈金的浮躁社會,他卻寂寂無名,直到圓寂前都在鑽研佛法。

他叫廣欽,被人贊為「佛法至深百年罕見」,那麼他究竟是如何修行的,才被眾人這樣敬服呢?

少年與佛

廣欽於清朝光緒年間十八年出生在福建,小時候他家裡的條件並不是很好。

在他四歲那年,為了讓他哥哥有錢結婚,他被父母送給了別人家當兒子。

而他與佛結緣,就是在這個時候。

廣欽從小就頗具慧根,對於佛法一點就通。

她的養母也信奉佛法,他就和養母一起修行,在這個期間,他與佛的緣分越來越深。

可令人遺憾的是,他並沒有感受多久家庭的溫暖。

幾年後,他的養父母先後去世,養父母遺留下的財產遭他的親人垂涎。

經歷了這麼多變故,廣欽覺得世事無常,萌生了出家的念頭。

於是他將養父母留下的田地分毫不取,全部送給了親戚,孑然一身前往了泉州承天寺。

他在承天寺出家的時候只有二十歲。

剛進入寺院的生活與他的想象相差甚遠,那時候的他每日所做的並不是鑽研佛法,而是挑水種菜,做一些雜事。

那時的廣欽只能算是寺廟中的一個雜役,還未曾剃度出家。

這樣的生活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確實枯燥乏味。

況且寺廟的食物並沒有那麼可口,營養也不豐富,這一切都在廣欽心裡埋下了一顆名為「怨念」的種子。

有一天,廣欽幹完活準備回去吃飯,可寺里的轉塵大師叫住了他,讓他回去把幹活用的工具收拾一下。

餓得頭暈眼花的廣欽,長久積攢的怨念被這一句話徹底引爆,憤怒地扔下了手中的工具,轉身離開了寺廟。

可等他走出寺門,重新恢復冷靜后,就進行了反思。

「我來這裡究竟是為了什麼?如果不是為了看破生死,我何必出家?如果連這些苦難都承受不了,我又何談看破生死?」

想通了的廣欽,重新回到了承天寺,完成了轉塵師傅交予的工作,併當面向轉塵師傅賠罪復命。

面對廣欽的轉變,轉塵師傅也很欣慰,他勉勵廣欽道:「吃人所不吃,做人所不做,能人所不能,你今天做的一切,日後必會受益。」

經過了這件事,廣欽認識到了自己修行的不足,對於寺廟中的事務更加上心,這也為他日後修行佛法打下了根基。

這些雜事磨鍊了廣欽的心性,才能讓廣欽在修行佛法的過程中經得住紅塵的誘惑,耐得住苦修的寂寞,精研佛法,終成一代佛學宗師。

山中苦修悟真諦

1927年,廣欽正式踏入佛門,並選擇在承天寺出家,從此剪去三千煩惱絲,由轉塵師傅為他剃度,法名照敬。

出家后,廣欽立志要鑽研佛法,為了修行他可謂是廢寢忘食。

有一次廣欽因為起晚了誤了事情,內心十分自責,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躺下睡過覺,一生都靠打坐來休息。

隨著時間的流逝,廣欽的心性得到了錘鍊,此時的他不僅對佛法有了初步的理解。

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他四處請教當時的高僧大德,進步一日千里。

1933年,廣欽外出遊學請教佛法,得到指點后歸來,察覺到了自己學識上的不足,在向轉塵師傅告知后,決定閉關清修。

在他四十二歲那年,他僅僅帶了些衣物和大米,來到清源山開始了自己十多年的潛修生活。

帶來的食物很快就被吃完了,他便以山泉解渴,以野果充饑。

雖然條件艱苦,但他對佛學又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

就這樣他修行了一年,有一天他居住的山洞口突然出現了一隻猛虎,吼叫聲響徹山林。

但令人奇怪的是,這隻老虎聞到了生人的味道,卻沒有直接進來,反而不停地在門口徘徊,最後竟然就站在洞口,一人一虎對視良久。

面對擇人慾嗜的猛虎,廣欽的眼神中沒有絲毫畏懼,清澈如水。

他沒有躲避,反而給老虎講起了佛法:「阿彌陀福,你莫動嗔念,我只是借地修行,希望你行個方便。今日你度了我,來日我會度你。」

令人驚訝的是,老虎好像真的聽懂了一般,轉身離去。不僅如此,老虎還將自己的家人也帶到了此地,每日守在洞口,就像是給廣欽護法一樣。

這件事被入山砍柴的樵夫得知后,漸漸在周圍傳開,人們感嘆於廣欽的佛法精深,尊稱他為「伏虎和尚。」

類似的事件不止這一件。當初廣欽在山中因為缺少食物,外出尋找食物,久尋無果,腹中甚是飢餓。

突然他看見一群猴子在遠處玩耍,口中還嚼著剛摘的樹籽。廣欽見狀也上前撿了兩粒充饑。

猴子看到他走過來既沒有逃跑,也沒有攻擊,而是從樹上摘下新鮮的樹籽交給了他。

之後的日子裡更是每天給他送樹籽和鮮果,讓他不用再為食物發愁,能夠全身心投入到佛法的鑽研中去。

廣欽在閉關期間經常入定。有一次,樵夫進山砍柴,卻沒有見到廣欽。

他心中十分疑惑,於是來到了他修行的洞口,想看看他究竟在做什麼。

只見廣欽席地而坐,對於樵夫的到來沒有任何反應,當樵夫走到他身邊時依然沒有動靜。

樵夫十分擔心,伸手探了探他的鼻息,發現根本感覺不到氣息的流動。

這可嚇壞了樵夫,連忙跑下山來到了承天寺,向轉塵大師告知了此事。

轉塵大師告訴他這在佛家上講叫入定,不必大驚小怪。

可樵夫並沒有打消心中的顧慮,擔心廣欽安危的樵夫,又一次入山。

這一次他試探性地叫了叫廣欽,可惜依然沒有得到回應,脈搏心跳也摸不到。

樵夫認定廣欽坐化了,於是懷著悲傷的心情,再次找到了轉塵師傅,請求他允許自己安葬廣欽。

樵夫的描述,讓轉塵師傅都不太敢確定,於是去信邀請弘一師傅來辨別一二。

弘一師傅得知消息后,立馬趕來。

在山洞內,他一眼就看出了廣欽是處於入定的狀態,只不過入定極深,古來罕見。

為了喚醒他,弘一師傅伸手在廣欽耳邊輕輕彈了三下,廣欽終於睜開了眼睛,如夢初醒。

這一次廣欽整整入定了四個月之久,而他自己渾然未覺。

真可謂「山中才數日,世上已千年。」通過清修,廣欽在佛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一生修行得圓滿

十三年的苦修,讓廣欽對於佛學有了自己的感悟。

但他覺得苦修下去已經不能再帶給自己提升,於是結束了閉關,重新回到了承天寺。

這些年的經歷,以及世人對他的尊敬,並沒有讓廣欽驕傲自滿,他覺得自己修行還不夠,不能接受供養。

按理說以他的身份和學識,應該享受很好的待遇。

但是廣欽拒絕了寺里僧人的好意,依然過著艱苦的修行生活。

在寺里,廣欽主動要求坐守大殿,殿里也不需要床鋪,只有打坐用的蒲團。

他每日就坐在佛前誦經,與青燈古佛為伴。

但一次意外打破了寺廟的平靜。

一日,寺廟裡的管事召集眾人,說寺廟裡功德箱中的供奉被偷了,引得寺廟眾人竊竊私語,並且將懷疑的目標指向了廣欽。

因為在他回來之前,寺廟裡從未發生過類似的事情,他一回來就丟了東西,不免讓人心裡犯嘀咕。

大家覺得,就算你沒偷,但你每日守殿,東西丟了是你看守不力,這也是你的責任。

因為這件事情,眾人都開始在背後議論起廣欽。

說他十三年苦修根本沒有用處,之前傳出來的事迹都是騙人的,就是想博一個好名聲罷了。

什麼高僧大德,就是一個監守自盜的小偷!

面對眾人的非議,廣欽並沒有去辯解什麼,默默承受了這一切,每日依然照常進行功課,彷彿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就這麼過了一周,寺院的管事再次召集眾人,說上次偷盜事件只是子虛烏有。

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管事僧人平淡地說道:「聽聞廣欽師傅在山洞中修行了十三年,修為高深,所以我們想要試探一下。

現在看來,廣欽師傅的境界確實已經超出我們許多。」說完,向廣欽行了一禮。

眾人看向了廣欽,他的臉上依然無悲無喜,彷彿這件事並沒有發生在他身上。

事後有人詢問為什麼廣欽不為自己辯解,廣欽表示為什麼要因為這種事情壞了自己的修行?

忍辱是修行最重要的法門之一,它能夠讓人離苦得樂,得證善果。如果連這點冤屈都忍不了,談何修佛?

一旦他因為這種事情動了嗔念,那會讓他多年的修行毀於一旦。

廣欽經過了十三年修行,終於參透了「無我相」,在他眼中,是非煩惱皆是小事。

面對他人的非議廣欽能泰然處之,面對他人的稱讚廣欽也不以為然,這可能就是佛門大德的境界吧。

這件事情過後,寺廟內的眾僧都對廣欽心服口服。

但眾人態度的轉變,也不會影響廣欽一心向佛的心。

廣欽一直在廟中修行,每天都以水果為食。

在八十歲之前,每天晚上都會在戶外打坐,除非下雨,否則一日不落。

廟內的僧人驚奇地發現,每天清晨林間草木上的露珠晶瑩剔透、搖搖欲墜,唯獨廣欽身上和他打坐的地方依然乾燥。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廣欽八十歲之後因為牙齒掉光,就不再吃水果,改為食用一些流食。

他也不再在戶外過夜,但依舊堅持打坐,每日里應做的功課都會認真完成,雷打不動。

令人佩服的是,廣欽直到九十歲還是耳聰目明,雖然沒了牙齒,但身體依舊健朗,行走坐卧間根本不像是一個高齡老人。

但廣欽師傅雖然佛法精深,但終歸是肉體凡胎,逃脫不了生死輪迴。

1986年,廣欽預感到自己大限臨頭,於是召集眾位弟子,要求自己圓寂后的靈骨分別放在承天寺、廣成岩、妙通寺。

交代清楚之後他返回了自己親自籌建的妙通寺。

在廣欽最後的一段日子裡,他的精氣神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弱了下去。

但他不顧弟子的阻攔,依然堅持每天念經。

那時的妙通寺,每天都能聽見一位老僧拼盡全力的誦經聲,有弟子勸廣欽休息一下,卻遭到了嚴詞拒絕:「各人念個人的,個人生死個人了。」

修行了一輩子的廣欽,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把一輩子都奉獻給了青燈古佛,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有停歇。

1986年正月初三,這天的廣欽有些不太一樣,彷彿回到了年輕的時候,精神奕奕。

念經時也不再需要拼盡最後一口氣,而是像他之前做的那樣,字正腔圓,完整地誦完了一篇經文,甚至尤有餘力。

正月初四,今天的廣欽沒有誦經,而是坐在原地,看著面前的眾弟子,眼神溫和清澈,沒有對於人世間的留戀,有的只是欣慰和釋懷。

弟子們也不敢詢問為什麼,默默做著自己的功課。

突然,廣欽和尚對眾弟子說道:「無來亦無去,沒有事。」眾弟子不解其意,只見廣欽微笑著沖他們點頭,之後闔上雙眼,面容祥和。

當弟子想請廣欽解惑時,卻發現師傅在他最喜愛的念經聲中,安然圓寂,享年95歲。

當廣欽大師圓寂后,天空出現了一朵清麗的蓮花。

廣欽大師能夠成為一代佛門大德,是因為他將一輩子都用在了這一件事上。更重要的是,他修行沒有功利心。

修行就是修行,不是為了積攢來生的福報,或者是謀求死後的陰德,這些都是落了下乘。

廣欽大師的修行生涯,不靠外物,不慕名利,才能夠在佛法上達到令我們望塵莫及的高度。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擁有一顆誠摯的心,修力不修心,萬事皆空。

初心不改,無論做什麼事,都能無往不利。

願大家能常持本心,諸事順遂。

來源: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