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狡猾了!研究發現「身體頻繁出現6異常」恐是結腸癌:再拖已是晚期


體重驟降食慾減,腸道吸收出問題:要是沒有刻意減肥,體重卻莫名其妙地下降,尤其是找不出任何明顯原因時,就得留個心眼了。癌症就像個 「貪吃鬼」,會瘋狂消耗身體的能量和營養,讓體重 「蹭蹭」 往下降。要是同時還伴有食慾減退,吃東西不香,消化也不好,那就說明腸道的吸收功能大概率受到了影響,這極有可能是腸癌發出的潛在信號。

貧血虛弱找上門,腸癌隱患需排查:結腸癌患者由於長期慢性失血,很容易出現貧血症狀。貧血的表現有臉色變得蒼白,像白紙一樣,還會頭暈乎乎的,渾身沒力氣。尤其是便血比較隱蔽的時候,貧血症狀常常被大家忽略。所以,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和虛弱感,可別拖著,早點去醫院檢查。


Advertisements

腹部腫塊漸凸顯,腸道阻塞要警惕:隨著結腸癌病情的發展,腫瘤可能會把腸道的一部分 「堵」 住,這時,就會出現腹部腫塊、腹部脹氣等症狀。這些症狀不僅讓患者感覺渾身難受,還可能伴隨著嘔吐、便秘等情況,這都在提示腸道阻塞發生了。要是你摸到腹部有硬硬的腫塊,而且推都推不動,那可一定要提高警惕,趕緊去做檢查。


Advertisements

結腸癌的早期信號,和腸道微生物群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群一旦失衡,結腸癌的發生風險就會大大增加。腸道裡住著各種各樣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它們在消化食物和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常情況下,腸道內的微生物群處於一種平衡狀態,可不健康的飲食、不良的生活方式,還有長期的腸道炎症等因素,都可能像 「搗亂分子」 一樣,打破這種平衡,進而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研究發現,腸道內某些有害細菌大量繁殖,會引發腸道慢性炎症,而這種炎症又可能給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 「開綠燈」。


Advertisements

腸道息肉,和結腸癌也有著緊密關聯。腸道息肉堪稱結腸癌的重要 「前奏」,好多結腸癌患者,最初就是腸道內長了良性息肉,後來慢慢發展成了癌症。腸道息肉本身不一定會癌變,但像腺瘤性息肉這類,惡變風險相當高。腺瘤性息肉屬於良性腫瘤,可它的生長速度比較快,還帶著一定的癌變可能性。定期做腸鏡檢查,就能及時發現腸道息肉,然後通過手術切除,把它發展成結腸癌的 「苗頭」 扼殺在搖籃裡。特別是那些有家族病史、長期被便秘困擾,或者年紀較大的人群,更要定期去做腸鏡篩查。早期發現並去除腸道息肉,可是預防結腸癌的關鍵一步。


Advertisements

那要怎麼預防結腸癌呢?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是重中之重。在飲食上,要保持均衡,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像新鮮的蔬菜水果、全穀物等,同時,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比如油炸食品、動物內臟等,這樣能有效降低患結腸癌的風險。平時還要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別老是一坐就是一整天,多起來活動活動,控制好體重。另外,戒煙限酒也很重要。對於 40 歲以上的人群,定期進行結腸癌篩查,尤其是腸鏡檢查,這可是早期發現結腸癌最有效的辦法。要是你屬於高風險人群,比如家族裡有人得過結腸癌,那就更得重視這些篩查措施,爭取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