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夫妻「卻過得像室友」,走向幸福的7大親密關鍵「別讓父母入侵婚姻」
有些婆婆對自己定位不準,想做兒媳的「老闆」,兒媳要麼事事討好婆婆,覺得自己被貶低,不受重視,漸漸在心裡積攢很多怨氣;要麼逃避退縮,對婆婆敬而遠之,和丈夫關係疏遠;要麼指責婆婆和丈夫,家裡硝煙不斷......
而通常情況下,對這個男人的爭奪,都會以媳婦失敗告終,因為婆婆是不可能把兒子放下的。
Advertisements
除了不能妥善處理差異、父母的無邊界入侵外,有些婚姻從一開始,就沒有建立在親密的基礎上。
年齡大了,該結婚了;父母催婚,那就找個人一起將就過日子;還有感情基礎讓位於現實利益的考量捆綁……等等這些想法或因素,都可能讓沒那麼親密的兩個人走進婚姻,最終被婚姻反噬,成為熟悉的陌生人。
Advertisements
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基石,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夫妻之間關係不夠緊密,家庭這座高樓就會搖搖欲墜,四分五裂。
有心理研究表明,糟糕的夫妻關係,是親子關係的地獄。
當夫妻關係不夠親密,經常爭吵時,孩子能受到父母負面情緒影響。這些孩子往往容易陷入人際交往障礙,難以建立親密關係,甚至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尤其是對婚姻產生恐懼。
當然,缺乏親密的直接後果,是婚姻關係的脆弱。當兩個人感情基礎薄弱,遇到事情缺乏共同應對的決心時,就會應了那句話:「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走向幸福婚姻的7種親密
Advertisements
約翰·貝曼博士認為,95%的婚姻是可以補救的,夫妻關係不能停留在做事情這個層面上,而是要保持積極的互動和連接,也就是要增加親密。
因為當婚姻沒有新能量時,就會變得非常無聊。
大多數人對於親密,直接想到的是身體的親密。這當然沒錯,只是夫妻雙方的理解還可能存在差異。
女性能把兩者分得很清楚,男人則容易混淆。當妻子說:「我想和你靠近一點。」,丈夫的通常反應是:「好,那麼我們來吧!」
事實上,妻子此時渴望的是耳鬢廝磨的溫暖和親密,而不是身體的親密。
很多時候,妻子渴望的是和丈夫親密互動,接吻、擁抱、牽手,而不僅局限在親密上。當丈夫讀懂妻子內心時,親密便水到渠成。
一份好的親密關係,是能讓夫妻增加幸福的體驗,彼此間藉助這份愛的關係,最大限度地完成自己,讓婚姻活力四射。
Advertisements
比如,情緒親密。它是指夫妻兩人一同分享自己所有的情緒。
Advertisements
同事良子和老公的日常交流可以說是情緒親密的典範。
上班路上,老公會打電話誇良子:你今天真的是好漂亮。中午吃完飯,兩人會打10分鐘電話,講講上午的工作安排、家裡的貓。不管多晚下班回家,老公都要問她:「今天有什麼事情想跟我分享的?」
良子說,他們結婚後一直如此,用開放的姿態分享彼此的感受,幸福、快樂、喜悅、也分享,擔心、失望、悲傷和恐懼。
正是因為這些情緒的充分表達,讓他們的婚姻在細微處連接,保持著活力。
Advertisements
比如,夫妻兩人一同討論重要的話題,比如社會、經濟、政治、歷史,包括自己的專業,這屬於智力親密。
比如,兩人一起欣賞音樂會,一起看藝術展,這是審美親密。
兩個人還可以擁有靈性親密:一起靜心、冥想,參加宗教活動。
此外,社交和娛樂的親密,也有助於改善婚姻質量。
比如,你們可以擁有共同朋友,一起吃飯聚會。也可以培養夫妻共同愛好,一起滑雪、打球、唱歌、游泳.....
約翰·貝曼博士認為,一個好的婚姻,不意味著這些親密必須有,但至少要擁有其中3種。
當你們擁有3種之後,可能就會慢慢增加另外的親密。有時候不同的親密是可以疊加融合的,當你擁有社交親密後,討論的話題增多,可能又會有智力的親密;身體的親密自然會改善。
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說過:「每一樁幸福婚姻的背後,都離不開兩個人對彼此的包容和忍耐,也離不開兩人的共同努力和成長。」
Advertisements
所謂好的婚姻就是,夫妻都表現出:「我關心你,我對你有興趣,我接納你,我對你好奇,我愛你......當我們用心滋養婚姻時,其實也是把愛的DNA傳給了孩子。」
在世事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感覺到無力、脆弱的時候,我們渴望與他人的聯結,渴望拉起手來一起應對風雨。
但絕大部分人,與我們的關係是疏離的,只有少數人,會成為夥伴、朋友,極少數的人,才會與我們攜手一生,互相交託彼此。
在外人面前,我們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但只有在愛人那裡,我們才知道,自己可以不那麼好。
這是需要用一生去經營的親密關係,也必將滋養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