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腸道息肉!大部分腸癌都是「由它病變引發的」 有3個癥狀要及時檢查:是癌變後的表現

大腸癌又稱結直腸癌,絕大部分的腸癌是由「息肉惡變」產生的,從息肉到癌症,這個過程很漫長,至少需要10年。如果能在此期間及時排除隱患,就能大大降低惡變風險。


腸息肉的出現與基因遺傳、炎性刺激、環境和飲食等多方面都有關係,對於有息肉家族史、本就患息肉的高危人群來說,如果近期突然有以下三個癥狀找上門來,當心就是息肉癌變後的表現:

01 便血

無論是腸道息肉或腸癌,患者進入病情發展期之後,都可能會出現大便帶血、混合樣血便、黏液血便等癥狀。

特別是腸癌進入中晚期之後,由於癌腫破壞了腸道間質內的血管、部分癌組織因缺血氧糜爛壞死,患者腸道出血量會逐漸增多,這些血液與大便、粘液混合在一起,患者即可排出混合樣血便。

而當腸癌合併了感染、造成炎症之後,患者排便還會發生改變,甚至是會有膿液、膿血排出,有時糞便中還可能會夾雜壞死組織、血塊;

Advertisements

02 排便習慣改變

腫塊屬於腸道內的異物,它在形成並持續增長的過程中,會對腸道黏膜造成一定刺激,同時還可改變腸道黏膜分泌,導致患者排便頻率發生變化。

根據臨床資料顯示,大腸癌患者在最早中期最為常見的表現就是晨起假性腹瀉、排便頻繁、有排便不盡感等。

甚至是患者在夜間,都可頻頻出現便意,但每次排便量並不多,且大便多不成型。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