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出現「超奇特三角形別墅」裝潢質感滿分!走進屋內「4層空間樓樓有驚喜」走進去就不想出來
2013年,毛森江在台南的一個小島上買了地,
花6年時間,
打造一個屬於自己一個人的「私人樂園」,
院子880㎡,有一棟三角形的房子,
取名「毛舍」。
他幾乎每天都會來到這裡,
一個人看書、喝茶、餵魚,
休息夠了就離開。
毛森江的正職是一名建築人,
他沒有上過大學,更不是建築科班出身。
33歲時,因為對建築的痴迷,
他放棄了自己非常賺錢的服裝生意,
從0開始學建築設計,
是偶像安藤忠雄的學生,
更成為台灣清水混凝土建築的代表人物。
清水混凝土建築技術難度高是業界公認的,
毛森江說,「就是要挑難的做,
這些房子,50年以後會比現在更漂亮,
100年後它還存在,
200年以後它代表著我生活的時代。」
編輯 莫竣威 自述 毛森江
毛森江
漁光島位於台南郊區,是一個數十年來都沒被正式開發的小島,島民還保存著南台灣原始的生活方式。2013年,我在這裡買了塊地,建造了一棟屬於我自己的理想居所,把它命名為「毛舍」。
「毛舍」兩字是毛森江的親筆
毛舍入口
毛舍主體建築
院子的總面積約880㎡。毛舍的主體是一棟呈正三角形的清水混凝土建築,共四層,每一層的面積都是遞減關係:地下室40坪(133㎡),一層30坪(99㎡),二層20坪(66㎡),三層10坪(33㎡)。
毛舍的設計手稿
從設計到建成花了6年,做了20幾版稿子,其後才設計出這樣三角形的房子。我都把自己當小白鼠,設計師能為自己做出舒適的空間,他才有能力去給其他人創造一個同樣舒服的建築物。
這裡是一個讓我放鬆自己,沉澱自己的場所。一層是生活空間,裡面有客廳、餐廳,卧室和一間小書房。
我的年紀越來越大,所以設計之初就考慮到無障礙設施。原本是想在建築內建一個電梯,但又不希望自己變得越來越懶得動,後來故意不設電梯。有一天如果我真的行動不便,那住在一樓就可以了。
二層是一個榻榻米的茶室,一進來,就會聞到竹藤散發出的獨特清香。其中一面牆我用了大面積的落地玻璃,外面是一整片的綠色,彷彿置身森林。
紀錄片《巴赫靈感》的這一幕給予毛森江設計靈感
茶室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我十年前看過的一部紀錄片《巴赫靈感》,當時日本的俳優演員坂東玉三郎,和大提琴家馬友友,他們在森林裡的一個平台上研究舞劇,這個場景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就把影片中的環境在這裡復刻出來。
我幾乎每天下午都會在這裡,打開音樂,泡一壺茶,一個人坐著發獃、冥想,讓自己好好沉澱一下。
窗外的是苦楝樹,房子還沒開始蓋,我就先把樹給種上,這樣建築完工時,才可以馬上看到這麼完整的綠色。苦楝樹開的花是紫色的,春天滿樹的紫花非常漂亮,而且它呈現的狀態四季分明。
三樓則是我修行的地方。我信佛教,這裡相當於我的一個小佛堂。空間不大,東西陳設也很少,只有一個佛陀在裡面。
佛陀原來是白色的。有一天它突然掉下來,撞到了鼻子,上面的白土掉了,我才發現裡面原來是木頭做的。我花了一個禮拜,用水把白土給洗乾淨,完全露出了木的本色。
洗掉白土后,原來菩薩的眼睛不見了,我就用鉛筆把眼睛描上。朋友到這裡參觀,說菩薩的眼睛好像沒有對正,靠下了。我說沒關係,因為菩薩看人間是往下看的。
工作時,我就會溜到地下室去。這裡的空間臨近密閉,也沒有手機信號。當我做設計時,會習慣地把門窗關起來,放著音樂,把自己與外界隔絕,專心一致鑽研工作,做到心無旁騖。
另外我在毛舍的對面,也建造了一個20坪(66㎡)的玻璃餐廳。朋友過來拜訪,便在餐廳中相聚言歡。
毛舍的每一處我都很喜歡,除了卧室。因為在這裡,我不捨得把時間浪費在睡覺上,總想多走走,多看看。
我幾乎每天都一個人來這裡,進來以後就不說話,因為很安靜,只有風聲、水聲和我家小狗的叫聲。不用工作的時候,我會在這裡修剪花花草草、餵魚、和小狗玩耍,直到滿身大汗。之後就會去洗個澡,到二樓點個香,喝茶,去體會真正的生活是什麼。
這個給自己的空間,我沒有刻意去追求簡約,該有的雜物還是會有。有很多建築師為了個人追求,一昧地設計了些過於極端的建築,比如整棟建築里裡外外都是白色的。當入住的人連一件衣服、一件雜物也不敢放,必須戰戰兢兢地保持一個很乾凈的狀態時,我覺得這個建築就沒有人味了。
我今年62歲,一直很努力在做建築。直到現在,一天24小時幾乎都是在想建築。這是我的興趣,也是我的快樂。
我五歲就沒有父親,家裡有八個小孩,我排行老小。因為家庭環境的關係,我中學就輟學了,後來就自己經營服裝公司。
年輕時的毛森江
30年前我的生意做到很大,當時我手下有500名員工,非常賺錢。但為了從事建築,我把整盤生意讓給了合作夥伴,自己一頭扎進建築業重新學習,從工地的小工開始做起。
正式轉行那年,我33歲,已經是老大不小的年紀了。從年輕到現在,我每一天都在做很瘋狂的事。每個人都知道我的個性:毛先生要做的,沒有做不上來的。
我們家人也都很支持,就算是沒飯吃了,他們說:好,你喜歡你就做。
毛森江的筆記本寫了一句話:「我只會作一件事——建築,而且要作到絕不會輸人的自信」
從痴迷到自學
清水混凝土建築是我畢生的追求
人生必須挑難的做,你才有跟別人不一樣的機會,就像做清水混凝土一樣。
首次接觸清水混凝土建築是在80年代,那時候我還在做服裝生意,會長期去日本出差。有一天在大阪心齋橋,見到安藤忠雄老師設計的OXY大廈。我瞬間被吸引住了,它外牆沒有瓷磚,沒有大理石。我在想,怎麼有人會用水泥把一棟房子做成這樣子?
日本大阪心齋橋的OXY建築
站在大廈面前,我幾乎一整天沒離開。自此,我逐漸從服裝業徹底轉行到建築業。
1999年,我在台南成功大學建築系旁聽了3年,比較正規地學習了建築知識體系。又持續兩年多次往返日本,去學習清水混凝土建築的技術和工法。
從日本進修回來,一直想做清水混凝土,但當時我訪遍全台灣,沒有人會做,只有選擇自己跳下去,自己開公司。
清水混凝土,或者叫清水模,是現代主義建築的一種表現手法。使用的是原始的建築材料:鋼筋、混凝土、模板。經過建築師精密的計算,調和出精準的混凝土配比后,把混凝土灌注,完成模板。待混凝土凝固,扒開模版,那建築就完成了。
看似簡單,但全世界都知道,這種建築工藝是難度非常非常高的。首先它只有一次機會,倘若成分配比不對,或把水泥灌下去的時間不對,就會失敗。當整個模板拆下來,牆面變成蜂窩狀,像大花臉一樣,那就只能全部打掉重新做。
清水混凝土牆上特有的圓孔,是固定模版用的螺栓留下的痕迹
清水混凝土的失敗概率非常高,損失是非同小可的。直到現在如果我們明天要灌漿,今天團隊也會到廟裡拜拜,請求神明保佑一切順利。
但它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它沒有任何其他材料的附著,幾十年後,建築面貌還是一樣如初。
安藤忠雄
追隨安藤忠雄
建築可把人的生活記錄下來
安藤忠雄被譽為「清水混凝土建築之父」,在我的心目中,他是神!安藤老師的建築為人類創造了一種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在正式接觸到安藤老師之前,我自己做清水混凝土總共經歷了五次創新升級,每一次都是推翻重來。
安藤忠雄設計的台灣交通大學美術館效果圖,但工程後來因故停擺
直到2002年,台灣交通大學要做一個美術館,邀請安藤老師來做設計。那個時候我被遴選為台灣做清水混凝土的代表,因緣際會下,得以到他的事務所去參與工作和學習。
他告誡我一句話:學習跟模仿是同一個動作,但是你不可以用模仿的心去從事建築,而是要用學習的心。
要先去學習前輩們所有的技術、設計和成果,然後再轉換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文和人情,你的作品才能夠成為屬於這個時代自己的建築。
台南 森CASA辦公室
台南 深藍咖啡
台南 世澳清水模辦公室
台南 Arashi總部
毛森江的建築作品
我的建築有比較鮮明的特點:我不貼瓷磚,不用大理石,然後我用大量的原木。
原木它不會壞,可以留存人類生活的軌跡。我相信自己做的建築,它50年以後會比現在更漂亮,100年後它還存在,200年以後它能代表著我生活的時代。
我希望我的建築能夠擔負一種使命,希望它能承載人類生活的記憶,延續到未來。
毛屋民宿
從毛鏗到毛屋,
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2005年我蓋了一棟房子,取了自己的名字,我姓毛,房子做「毛鏗」。我一些朋友說你取什麼名字不好,非要取名「茅坑」。當時台灣的報紙用很大篇幅進行了報道,標題就兩個字:毛鏗。
毛鏗是毛森江建造的首所「毛姓」建築
其實我的期待是,參觀者知道了這個連聽起來都是臭的名字,把對建築的預期降為零。一旦他們真正進入建築,肯定會大為驚訝,「茅坑」怎麼那麼漂亮,反差很大。
毛屋民宿
我在漁光島上也建了另一棟兩層的建築,叫做「毛屋」,它是一個有五間客房的民宿。 坦白說,我經營這個民宿八年,每一年都賠很多錢。
毛屋民宿
當時在蓋的時候我就已經知道,這裡不會賺錢的。但我希望讓這個時代的人去了解和體會,我的建築是如何讓人在裡面生活的。也讓想要知道我在做什麼的同好,可以到這裡實實在在地生活一段時間,他們肯定會說:原來房子是可以這樣蓋,原來人的生活可以這樣過。
我們人都活在婆娑世界,生命是很短暫的。我時常問自己三句話:這個時代我來了,做了些什麼,又留下些什麼?
我其實不太接受訪問,因為建築這個東西,它自己就會講話,當門一開,走進建築的人,你看到他的眼睛忽然間變很大的時候,就知道事情做對了。
影片來源:一条Yit|Youtube